当时说这些内容被骂惨了,但是事实证明我是对的。现在的价位已经是较为合适的了,期待股价重回60,那是不切实际的,已经被套了的,逢高减仓。不要执着,钻牛角尖了。
作为供应商,业绩变化不受主观控制,受上游影响很大
汽车零部件开发就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开发到量产最快得需要两到三年。一个项目定点了以后,不是立马就能产生收入,他开始量产了以后,产能能不能持续增加这主要取决于主机厂下的订单,也就是主机厂对该车型销量的预期。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往往长达六到八年。已经量产的项目会持续的贡献收入和利润。现在的业绩实际上是两年前三年前或者更早定点的项目决定的。伯特利这些零部件厂的产量实际上是由主机厂根据未来车型销量预期下的订单决定的。因为这个时间错配的特性,所以它这个业绩变化是很少受到人的主观意愿影响的。
定点在研项目充足为什么不是买入的理由
后续的那些定点项目没有多少想象空间。大部分定点的项目,它造出来之后能卖几千辆车都不知道,还要专门开一条生产线,产能不饱和的话,那就是浪费。定点项目太多,在汽车产业赢家通吃的大背景下,甚至可能成为负收益,这是大概率事件。在研项目价值有限,定点在研项目缺乏市场想象力,多数项目面临“量产后面临销量不确定性、产能不饱和浪费”的问题,所以无法成为未来增长的有效支撑。未来增收不增利可能成为常态化。
$伯特利(SH603596)$ 之前在伯特利工作过很长时间,我的观点是现在伯特利不适合买。
你提到的业绩好是对的,甚至未来两三年还能保持强劲增长(二季度利润率承压显示出增收不增利的迹象),但是你忽略了一点。
汽车零部件项目具有长周期特性,典型项目从立项到量产约需2 - 3年,而量产供货阶段通常持续6 - 8年。这意味着当下的业绩主要反映的是2 - 3年前定点项目的贡献 。伯特利在2020 - 2023年新增定点项目爆发式增长,这些项目正处于或即将进入量产爬坡期,使得未来2 - 3年财务数据仍有惯性增长基础,每年利润预计有30%的增长(二季度净利润仅增长1%,大幅低于预期,这是造成下跌的主要原因。)。部分老项目结束时,新项目在规模上的优势会在报表上呈现为“增长”,但这实则是新项目对老项目的替代补充,容易造成“增量幻觉”。
时间错配是陷阱,依赖当前/短期的业绩惯性增长来判断长期投资价值是一个危险的误区。投资的核心在于未来预期,股价反映的是市场对公司未来3 - 5年及更长期盈利能力和增长可持续性的预期。
现在伯特利面临两大风险,这是我已经看到的:
核心客户风险 - 传统主力受压:
吉利、奇瑞:作为伯特利的两大核心客户,当前销售压力巨大,终端需求疲软。
其他重要客户(长城、长安、江淮等):同样面临市场压力,订单承压,进一步加剧现有业务量的风险。
这将直接影响已量产项目的出货量。主机厂会依据对未来的悲观预测减产,导致伯特利来自这部分客户的现有业务量增长停滞甚至下滑。这是确定性较高的风险,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
第二个不可回避的大风险是新客户开拓乏力 -理想是伯特利的主要客户,蔚来和小鹏也有供货,但数量有限。理想刹车的主要供应商是伯特利,但主要是机械制动,利润点低。卖的如火如荼的比亚迪,小米,华为四界,特斯拉,伯特利都不是他们的供应商(或者不是主要供应商,这方面预期是不足的)。
在伯特利的预期没有改观之前,我的观点是伯特利暂时没有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