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越来越有意思了——一边是投资者喊着“港股没救了”,另一边却是机构资金闷头抄底。光是我盯着的数据,$恒生科技ETF(SH513130)$近一个月就被爆买56亿,份额飙到588亿份的历史新高。

- 资金动向:抄底恒生科技,本质是押注阿里AI反转
现在阿里仍是恒生科技指数第一大权重股(调整后8%),千亿资金涌入ETF,本质是在借道抄底阿里的AI红利——看看这组数据:阿里云Q3增速34%,剔除内部使用后仍高达29%,直接超出市场预期;AI收入保持三位数暴增,服务器供不应求到要“挑客户”,业绩会上更是直接官宣“AI不存在泡沫”。
更关键的是,新加坡主权AI已经落地使用Qwen模型,相当于给阿里AI盖了“国家级别背书”,现在市场都在把阿里对标谷歌——同样的全栈能力(自研芯片+自研模型+流量入口),中国AI第一非阿里莫属。
二、估值底牌
22倍PE的AI赛道,全市场找不到第二家 现在恒生科技指数PE仅22.47倍,比近80%的时间都便宜,而作为核心权重的阿里,本质是“22倍PE的中国AI龙头”——对比科创50的149倍、纳斯达克的39倍,简直是白送AI赛道门票。

三、降息+AI落地,恒生科技要走双击行情
别等涨起来才追高,现在的催化条件已经配齐: 12月降息预期升温,流动性宽松将直接抬升成长股估值,而恒生科技是估值修复最敏感的板块; 阿里这边AI已经从“概念”落地“盈利”,阿里云的服务器短缺、客户筛选,说明AI商业化进入爆发期,后续更多企业级应用落地将持续释放业绩; 而且,机构早已明确2026年港股第二轮估值修复,现在的回调,不过是给最后的上车机会。
那么为什么是恒生科技ETF?
- 打包头部企业:30家港股科技龙头一键打包,从互联网到芯片全覆盖

2. 交易成本杀手:管理费0.2%,场内T+0交易,流动性堪比活期存款
3. 机构背书:超22万户持有人扎堆,说明这工具经得起市场毒打

市场永远会低估“硬科技+资金共识”的威力。阿里财报的“美中不足”,不过是短期情绪扰动,而AI增速34%+国家背书+千亿资金抄底,才是恒生科技的核心逻辑。历史不会重复,但资本逐利的本性不变。#流感药订单飙涨14倍 医药板块走强!##3800点的A股值得加仓吗?##谷歌发力AI CPO暴力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