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情绪滑向冰点,当悲观论调充斥耳边,我们是否还记得2023年黄金在1800美元时的场景?那些在恐惧中离场的人,最终错失了随后的涨幅。今天的恒生科技,正在上演同样的剧本。

数据从不撒谎:恒生科技指数22倍的PE,不仅处于历史最低的23%分位数,更是纳斯达克100指数估值的一半。更关键的是,在如此低的估值水平下,成分股却保持着40%以上的净利润增速。这种"低估+高增长"的组合,确实是极为罕见的。而且,南向资金显然看到了这个机会,今年以来净流入超3700亿元,这些聪明钱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

看看这些企业的实际表现吧。腾讯68%的净利润增长,配合800亿港元的回购计划,管理层显然认为股价被严重低估。小米汽车业务突破13万辆交付量,证明互联网公司同样能做好硬科技。美团的到店业务订单增长65%,显示消费复苏的韧性。这些都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实打实的业绩支撑。
在我看来,当前市场最大的认知偏差,在于过度关注短期波动而忽视长期价值。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刚刚开始,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决定了港股将是流动性改善的最大受益者。利好层面,从反垄断的常态化监管到对硬科技的明确支持,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对于理性投资者而言,$恒生科技ETF(SH513130)$真的是目前最具性价比的布局工具。它既规避了个股风险,又能够全面捕捉板块的整体修复。近30%的一年涨幅只是开始,若对标全球科技股的合理估值水平,仍有15-20%的修复空间。更重要的是,在当前位置,下行风险有限而上行空间可观。

市场先生总是这样反复无常:在价值凸显时充满恐惧,在泡沫堆积时却又异常勇敢。现在的恒生科技,让我想起彼得林奇的那句名言:"行情总是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成长,在狂欢中结束。"我们显然正处于第一阶段。
历史告诉我们,最好的投资机会往往出现在最令人不安的时刻。当最后的悲观者被迫离场,就是市场开启新一轮上涨之时。恒生科技的估值修复不是会不会来,而是什么时候来的问题。对于那些有勇气逆向布局的投资者而言,时间的回报可能会远超预期。#观点搭子团火热招募中!##工信部推动算力建设!算力股机会来了?##全球股市集体下跌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