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恒生科技的底部韧性已经超出预期,资金和AI的双引擎一旦发力,后续行情大概率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先说说资金面,这可是咱们判断板块强弱的硬指标。今年南向资金的扫货力度简直疯了,全年净流入直接干到1.1万亿元,创下历年同期的峰值纪录。更关键的是,10月港股整体调整那波,南向居然逆势加仓380亿元,这种“越跌越买”的操作,是机构在用真金白银布局,认定港股科技是当前市场的优质避风港。
再看盘口,阿里、小米、腾讯这三只核心标的,近期一直霸占南向净流入前三,资金疯狂扎堆这些龙头,本质就是看中它们的技术壁垒和现金流优势,在全球波动加剧的环境下,这就是最靠谱的“压舱石”。
话说回来,光有资金托底还不够,真正的核心引擎是AI。现在港股科技巨头的AI布局,早就从“画饼阶段”进入“真金白银兑现业绩”的阶段了。
阿里开源的通义千问Qwen3,性能直接对标国际顶流模型,生态扩张速度肉眼可见;
腾讯更狠,直接重构混元大模型的研发体系,把算力、算法、数据全打通,四季度AI赋能的广告业务已经交出双位数增长的成绩单,这就是最实在的证明;
小米的MiMo大模型不走寻常路,用轻量化路线实现性能突破,精准卡位终端侧AI,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这里必须划重点:AI对业绩的拉动已经不是遥远的预期,而是实实在在反映在财报里的增长动力,这才是板块估值重构的核心逻辑。
再看估值和技术面,现在的安全边际简直是送分题。数据显示,恒生科技指数当前PE-TTM只有22.85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29.3%的分位点,说白了就是比过去70%的时间都便宜,这种捡漏机会在成熟市场里可遇不可求。
讲到这里,既然机会明确,那么投资者该怎么把握?其实答案很简单,优先选择能精准覆盖板块核心资产的工具。对于有证券账户、习惯场内操作的投资者,$恒生科技ETF(SH513130)$ 是最优解——它直接跟踪恒生科技指数,一键囊括阿里、腾讯等核心龙头,能最直接地享受板块上涨红利,而且交易灵活,适合根据5日均线的节奏做分批加仓操作。
而对于没有证券账户、更偏好场外定投的朋友,$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 就是绝佳的替代选择。作为场内ETF的场外衔接工具,它能同步跟踪板块走势,而且门槛低、操作方便,特别适合执行“新低分批加仓”的策略,不用纠结场内交易的时点,长期定投反而能更好地摊薄成本。
给大家捋捋最终的实操思路,全是实战总结的干货:首先仓位绝对不能all in,建议采用“新低分批加仓”策略,比如每回调5%就通过对应的工具补一次仓,用分散买入的方式对冲择时风险;其次短期操作锚定5日均线,线下大胆布局,线上安心持仓,下一个关键阻力位盯紧6180点,突破后再考虑加大仓位;
最后一定要摒弃短线思维,科技板块的估值修复至少需要1-2年时间,盯着短期波动只会错失大行情,咱们要做的就是拿住核心筹码,静待花开。#黄金暴力反弹 一举突破新高##CPO、PCB大反攻!行情空间有多大?##深地经济成新风口!产业链如何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