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还在纠结鲍威尔的降息话术,却没看透NABE年会上的关键底牌——“停止缩表”才是恒生科技板块的“流动性定心丸”。
这轮海外因素“不滥放宽松、但防资金断链”的平衡术,没给普涨行情留空间,却为懂逻辑的投资者挖了个“结构性机会坑”,想吃到肉,得先搞懂利好和工具的适配逻辑。
先拆鲍威尔的“后手”:停缩表不是技术调整,是给离岸流动性上“安全阀”。8月以来Libor-OIS利差飙到2020年峰值的67%,美元资金面实质收紧,而恒生科技里的腾讯、小米等龙头,美元债占比普遍超30%。
融资成本对这种松紧极其敏感。2019年回购市场崩盘、隔夜利率冲10%的教训,鲍威尔显然记着,停缩表直接规避了港股科技“资金链承压”的黑天鹅,这比1-2次25基点降息更实在——毕竟板块估值修复的前提,是先稳住资金面。
但大家也别幻想复刻2023年的暴涨,机构点出的“长端利率粘滞”是核心约束。当前美元指数易上难下,恒生科技的估值修复会是“阶梯式”:指数PE虽在近五年25%分位(22.19倍),但较纳斯达克仍有30%折价,跌下来有支撑、涨上去有压力,盲目追高很容易吃套。
这种行情里,选对工具比赌个股靠谱,$恒生科技ETF(SH513130)$我觉得就是个精准抓手——它跟踪的恒生科技指数覆盖30家龙头,前五大权重股(腾讯、阿里等)占比近40%,既能踩中AI、云计算主线,又能分散个股业绩暴雷风险;再加上日均百亿级成交额、支持T+0交易,流动性紧张时能低吸,情绪回暖时能快速止盈,完美适配“震荡找机会”的节奏。
习惯定投布局的场外投资者,也可以看看$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作为恒生科技ETF(SH513130)的联接基金,它能同步跟踪指数走势,还免申购费、持有7天以上免赎回费,10块钱就能起投。对于想小额分散投入的投资者来说,既省了换汇成本和开户门槛,又能通过定投摊薄震荡风险,很适合用来分批布局这轮机会。
现在恒科这边更关键的是“利好+业绩”双托底。国内“人工智能+”利好落地不是虚的,腾讯混元大模型服务超2000家客户、阿里云AI订单占比35%,成分股盈利预期(增速22%-30%)已跑赢纳斯达克,这和之前单纯靠宽松驱动的行情不一样——现在是“流动性托底+业绩兑现”双轮驱动,支撑更扎实。#3900点得而复失!A股风格要改了?##机器人新催化?马斯克构建“世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