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科技调整了好几天,最近看了不少港股科技相关的行业分析,有几个明确的判断我觉得仍然可以支撑长期趋势。
先说消息面上,有两个点得拎出来:
一是行业里普遍提到,美国方面在APEC会议前搞贸易相关措施(TACO)的概率不低,可能对市场情绪会有短期扰动,但也不用因此慌;
二是不少分析都指向,科技主线还是得“战略性看多”,尤其恒生科技这块,现在板块震荡反而不是坏事,更适合趁着波动耐心抄底。
另外,也有观察提到,当前市场情绪还没完全释放,但还没到恐慌的程度,所以短期不用盼着立马企稳,得有耐心。
从当前行情就能看出来。最核心的逻辑在AI上——现在互联网龙头里做中国AI的那些领头羊,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都有往一块凑、一起做多的迹象,不是单一资金在拉,是两边都认这个方向。而且AI不是停在概念里,都在实实在在落地;随着这些应用越做越深,肯定会往上调这些公司的长期盈利预期,到时候“盈利涨+估值提”的戴维斯双击,就有了实际支撑。
顺着这个行情,再看看接下来的走势,得拆成短期和中期才明白。短期来看,因为情绪还没完全释放,大概率还是震荡反复,不会一下子冲上去,所以不用急着追涨,震荡的时候反而适合观察,找合适的机会;但中期的确定性很足,核心就在AI的进度上。
现在AI的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加速的状态,像那些互联网龙头,之前说的AI战略现在越来越具体,比如把AI大模型用到游戏、云服务,或者电商、物流里,不再是“画饼”。
这些AI相关的投入,接下来会变成下一轮盈利增长的发动机,直接带动恒生科技指数里那些公司的盈利预期,估值自然也有往上走的空间。
另外看估值的话,美股互联网龙头市盈率大概25到40倍,恒科的才10到35倍,性价比摆在这儿;再加上咱们国内AI应用场景多,从消费端到产业端都覆盖到了,产业链也完整,这是长期优势,也是港股科技能走稳的关键。
聊到这儿,这波倒车接人的机会该怎么参与?直接买港股个股太麻烦了,还得考虑汇率、个股基本面,踩雷风险高,不如找个指数工具更稳妥——$恒生科技ETF(SH513130)$ 就很合适。它是直接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指数里装的都是港股科技的核心龙头,不管是AI、互联网,还是科技硬件,想布局的主线都能覆盖到,相当于一键把整个板块的机会抱在怀里。
场外的朋友也可以考虑一下它的联接基金——$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 就很适配。C类最大的好处是费率实在,没有申购费,持有超过7天连赎回费都免了,不管是短期跟着震荡做波段,还是中期定投摊成本都划算。
现在全球波动率上来了,配置思路得从之前的“普涨博弈”转到“去伪存真”,别乱追热点。恒生科技ETF和它的联接基金C类,一个适合场内灵活操作,一个适合场外定投,都是跟着港股科技的核心逻辑走,大家可以趁着当前震荡回调的时候分批布局,这才是当下比较稳妥的玩法。#全球市场深夜暴跌!纳指重挫超3%##大消费板块逆市拉升!行情能否持续?##券商把脉:冲击小于4月 黄金坑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