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两条重磅消息:一是阿里官宣成立“机器人和具身AI小组”,前阵子阿里云还刚领投了自变量机器人1.4亿美金,这家公司的Quanta X2机器人已经能360度清洁、感知细微压力,甚至开始给学校、酒店供货;
二是软银砸54亿美金收了ABB的机器人业务,英伟达更豪掷20亿参投马斯克的xAI,黄仁勋直言“AI+机器人是数万亿美元机会”。
俩消息放一块,$恒生科技ETF(SH513130)$早不是“靠互联网权重反弹”的老逻辑了,它正在悄悄变成国内“AI实体化”赛道的核心抓手。很多人看恒生科技,还再看腾讯的游戏版号、美团的佣金率,却没注意到成分股里的“AI硬件闭环”已经成型。
就说阿里,通义千问的多模态模型负责“思考”——能做长时序推理、用工具记信息,阿里云提供算力支撑,再通过投资+自建机器人团队落地硬件,这种“大模型+算力+场景”的链路,不是纯机器人初创公司能比的:自变量能快速供货,靠的是阿里的渠道;后续机器人要迭代算法,通义千问能直接赋能,这种“技术-落地-反馈”的闭环,在国内科技巨头里都算稀缺。
再看其他成分股,腾讯的医疗AI机器人早有实锤——去年跟国内厂商合作的“手术辅助AI系统”,已经能在腹腔镜手术里帮医生定位病灶,本质就是“医疗大模型+机器人硬件”的落地;小米更不用提,扫地机器人的AI导航算法本就是行业顶流,现在把AIoT的传感器、电机供应链整合进来,往家庭服务机器人延伸,今年二季度智能硬件收入增速比手机快12个百分点,这就是“AI实体化”带来的现金流增量。
这些都已经不是概念,是已经能贡献营收的业务,也是恒生科技区别于纯“AI主题基金”的核心优势——有成熟的商业体系托底,技术落地不用等“画饼”。 更关键的是,恒生科技的“AI实体化”还带了“全球化buff”。现在全球机器人赛道都在抢供应链:软银收ABB是为了工业机器人的产能,英伟达投xAI是为了机器人算力配套。而恒生科技的成分股,刚好能承接这种需求
其实我觉得现在真正该跟踪的是:阿里机器人能不能拿到更多机构订单、小米AI硬件在欧洲的铺货进度、腾讯医疗AI机器人的临床进展。这波AI从“能说会算”到“能做会动”的浪潮,不是炒概念,是全球科技巨头都在押注的长期趋势。而恒生科技的这些成分股,是国内少数能把“AI实体化”从实验室落地到营收的玩家,介入的话我觉得选择恒生科技ETF(SH513130)比追高那些没业绩支撑的小票,确定性要足得多。#10月基金投资策略##Figure 03人形机器人发布 量产在即##沪指盘中突破3900点!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