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Sora2刚一亮相就炸了场——音视频同步生成、物理一致性精准可控,直接把AI从“图文时代”推向“动态交互时代”;国内阵营也动作不断,腾讯混元3.0在LMArena文生图盲测登顶,阿里通义千问不仅开源30B大模型,还推出更适配产业落地的FP8版本,中国银河证券直言“AI应用落地将重构多数行业的盈利逻辑”。
这波AI浪潮里,不少人盯着赛道股波动,但其实恒生科技板块早藏着“确定性机会”:板块里的核心企业,不是在AI技术上卡位,就是在场景落地中变现,而且底层资产还在持续升级——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恒生科技ETF(SH513130)$能成为把握红利的关键。
先看第一个关键:一级市场持续给恒生科技“输血”,板块底子越扎越厚。2025年至今,港股科技类IPO募资额已突破1100亿港元,占全市场募资总量的65%以上,尤其是港交所18C特专科技通道,今年已迎来12家企业上市,像AI算力龙头禾赛科技、智能决策服务商第四范式,上市首日涨幅均超8%,机构认购倍数直接破50倍。这些新上市的科技公司,只要满足市值、流动性标准,未来都会纳入恒生科技指数
再看第二个关键:板块内企业的AI商业化,已经进入“变现爆发期”,别觉得港股科技的AI只是“实验室技术”,最新经营数据全是实锤:腾讯混元大模型接入广告业务后,投放效率提升20%,今年Q1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8%,AI贡献的增量占比近三成;快手可灵AI视频生成工具,上半年商业化收入超4亿元,还带动直播电商GMV增长30%;阿里通义千问更实在,开源模型落地电商场景后,商家选品效率提升40%、转化率提升15%,这些企业都是恒生科技板块的核心力量,AI带来的不是“预期”,是真金白银的营收增量,这才是板块抗波动的硬底气。
还有第三个关键:低估值+资金重仓,震荡期反而藏着“安全边际”。当前恒生科技指数PE约24.76倍,处于近5年历史36.9%分位,不仅远低于纳斯达克100(PE约28倍),更比2021年高点时的60倍估值低了近70%。
再看资金动向,南向资金今年净流入已破1.1万亿港元,其中板块内的腾讯、阿里、美团,分别获净增持195亿、152亿、98亿港元——资金用真金白银投票,看重的正是“AI变现能力强+估值低”的稀缺性。
其实看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明白:把握恒生科技板块的机会,关键是找对“跟住板块的工具”。比如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恒生科技ETF(SH513130),不仅能覆盖腾讯、阿里这些AI变现龙头,还能同步享受一级市场新标的纳入红利,相当于用一个工具,把板块的“技术卡位+场景落地+资产升级”三重机会都装了进来。
现在板块的震荡,本质是AI产业从“炒技术预期”到“赚落地业绩”的过渡。Sora2打开了想象空间,国内大模型又在电商、广告、云服务等场景持续突破,而恒生科技ETF(SH513130)作为跟踪板块的工具,刚好能承接这波“业绩兑现红利”。#指数操盘手集结令##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Figure 03人形机器人发布 量产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