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港股科技的资金动向越来越清晰了,这波行情根本不是简单的反弹,而是多彻底逆转后的估值修复。8月卖空成交占比冲到20.8%的历史峰值时,大家就应该注意空头回补的机会,现在看果然没错——9月中旬这个数字已经跌到13.8%,腾讯、百度这些权重股的空头仓位从五年高位回落,光是平仓带来的流动性注入就超过300亿。
更关键的是外资这边,5月以来资讯科技业438亿的净流入里,配置型外资占比超过80%,这种长线资金进场可不是短期炒作,而是对产业逻辑的根本认可。AI驱动的业绩爆发正在验证这个逻辑。腾讯二季报1845亿营收里,AI相关业务贡献了近20%增速,混元大模型让广告点击率提升30%,游戏ARPU值创三年新高。阿里更猛,阿里云AI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百度智能云收入突破百亿,这些都不是概念炒作,而是实实在在的盈利增长。
现在恒生科技指数PE-TTM才21.77倍,处于历史22%分位,对比纳斯达克100的35倍,这种"低估值+高成长"的组合,在配置型外资眼里就是送分题。尤其成分股里腾讯、小米这些龙头,PEG都低于1,放在全球科技股里都是稀缺标的。
操作上要抓住资金共振的节奏。场内玩家推荐通过$恒生科技ETF(SH513130)$ 做波段,记得盯两个指标:一是ETF折溢价率,最近基本稳定在0.1%左右,超过0.2%就要警惕短期情绪过热;二是RSI指标,目前在55附近,还没到超买区间,回调到20日线就是加仓点。
场外配置首选$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 ,0.2%的年费率比同类低30%,关键是没有外汇额度限制,不会像其他基金那样在低位限购。仓位管理推荐"动态平衡法":底仓40%盯着外资重仓的腾讯、小米,这部分吃估值修复的主升浪;30%仓位做网格交易,利用ETF日均76亿的成交额,在0.745-0.77元区间高抛低吸;剩下30%现金等两个信号,要么预期降温,要么指数PE回到历史中枢30倍以上再调整。
风险控制方面,设置两个止损阈值:估值分位跌破15%加仓,美元指数突破105减仓,把波动控制在可承受范围。 现在整个板块的投资逻辑已经彻底切换。从外卖内卷的零和博弈,转向AI生产力革命的增量市场,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吸金331亿就是明证。
外资不仅买腾讯、阿里这些老龙头,更在加仓地平线机器人这类硬科技标的,说明市场在挖掘产业链上下游机会。
对投资者来说,场内用ETF抓波动,场外靠联接基金长拿,这种组合能最大限度享受这波科技复兴的红利。记住,当配置型外资开始连续加仓,而估值还在历史低位时,犹豫才是最大的风险。#三大指数集体调整 A股再迎牛回头?##指数操盘手集结令##高盛称A股“慢牛”格局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