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盘一开盘,港股科技板块就热度拉满——恒生科技直接高开1.66%,跟踪该指数的$恒生科技ETF(SH513130)$盘口买单密集,截至上午10点30,涨超2%,基金份额达357.59亿份,规模接近250亿元,市场热度背后,是短期事件催化、资金面持续赋能与基本面验证期的多重逻辑共振——尤其本周京东、腾讯、阿里三大中概股巨头即将陆续发布2025年首季财报,市场普遍预期其营收增速分别达11.74%、10.06%和8.17%,为港股科技板块注入关键业绩验证节点。
周末曝光的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成为直接导火索:多家头部企业订单量激增,叠加市场预期某科技龙头将于5月18日推出首款量产人形机器人并于二季度末交付,刺激舜宇光学科技、瑞声科技等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早盘涨超5%。这些标的作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直接受益于硬件需求爆发,而8月即将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与运动会,更将形成持续三个月的事件驱动周期。
与此同时,中概股财报季的到来为板块提供了业绩验证窗口。作为恒生科技指数前三大权重股,腾讯、阿里、京东的业绩表现直接影响板块估值锚:腾讯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8%,市场预期2025年Q1营收增速将突破10%,视频号商业化与AI算力输出或成新增长点;阿里巴巴2025财年Q4营收预期增长8.17%,阿里云在大模型驱动下收入增速或维持高位;京东凭借供应链优势,Q1营收预期达2905.89亿元,同比增长11.74%。三大龙头的业绩韧性,将强化市场对科技板块盈利修复的信心。
从资金流动看,港股科技的“吸金效应”显著。南向资金年内保持强劲流入节奏,累计净流入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其中科技板块与高股息资产成为主要配置方向。以恒生科技ETF(SH513130)为例,其近期份额增长迅速,且该ETF跟踪的恒生科技指数汇聚了港股市值前30大科技龙头,覆盖硬件制造、互联网服务、高端制造等核心赛道,前五大权重股包含小米、阿里巴巴、腾讯等行业标杆企业,既能通过分散配置降低单一标的风险,又能全面捕捉板块整体机遇。
当前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优势依然突出。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1.69倍,处于近三年 30.13%分位,较纳斯达克100指数折价超40%,性价比优势显著。
基本面层面,科技龙头业绩改善趋势明确: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营收增长12%,小米智能汽车相关业务收入增幅达 30%,叠加政策对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持续支持,板块估值修复逻辑清晰。机构亦持续上调预期,高盛将南向资金净流入预测提升至1100亿美元,认为H股在盈利韧性、估值水平及股息率方面具备全球比较优势。
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恒生科技ETF及其联接基金提供了差异化配置方案。场内投资者可借助恒生科技的T+0交易机制,灵活捕捉短期事件催化机会,如近期机器人概念行情,实现当日资金周转;场外投资者则可通过$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布局,该产品0申购费、7天以上免赎回费,年化综合费率仅0.2%,成本优势突出,适合通过长期定投平滑市场波动,分享科技产业成长红利。
当前时点,港股科技板块正处于事件催化密集期与业绩验证窗口期的叠加阶段:HW发布会临近、中报业绩预告即将展开,短期情绪面与中长期基本面形成共振。对于看好科技产业长期发展的投资者而言,借道恒生科技ETF及其联接基金,既能规避个股筛选的复杂性,又能紧密绑定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修复与成长机遇。#中美经贸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日报:加快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英美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快去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