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的港股科技板块在震荡中透出暖意。4月30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恒生科技指数小幅上涨0.25%,美团、阿里这些大家伙股价稳稳收红,连外资席位的买单都比平时多了些,更关键的是,阿里刚甩出全球最强开源模型Qwen3,腾讯转身就把混元大模型团队拆成“特种部队”,两大巨头在AI领域的贴身肉搏,让资金对港股科技的期待值又暗戳戳上了个台阶。
面对即将到来的五天假期,大家难免纠结:该持基过节押注节后催化,还是持币观望规避短期波动?从当前市场环境看,港股科技的估值“安全垫”足够厚实,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 20.81倍,处于近十年12.5%的极低分位,过去十年里仅有不到10%的时间比现在更便宜;市净率0.92倍更是跌破净资产,相当于以“骨折价”买入一篮子科技龙头。这样的估值不仅消化了前期调整压力,也为可能的短期波动提供了缓冲空间,即便假期海外市场出现扰动,板块向下空间已相对有限,而政策与技术的双重利好,正为节后行情积蓄向上动能。
政策面上,广东刚落地“AI芯片生态建设”政策,明确2027年建成完整产业链,从算力基建到行业应用全面支持,直接利好港股算力、芯片龙头;香港同步推出500亿港元数字经济补贴,腾讯云、阿里云等算力巨头将优先受益。
技术突破更是实打实的“硬货”。阿里Qwen3模型用混合专家架构(MoE)登顶全球开源榜,开源当天就有3000家中小企业申请接入,阿里云MaaS生态预计今年客户数翻番;腾讯把混元大模型团队拆成“大语言”和“多模态”两个独立部门,光研发预算就追加了20%,现在内部700多个场景都在用自家模型提效,连微信客服都能解决80%的用户问题。这些不再是概念,而是正在兑现的业绩:2024年Q4腾讯AI广告收入涨了23%,阿里云AI相关收入连续6个季度三位数增长,真金白银开始反哺利润表。
聪明钱的动作比嘴更诚实。高盛把2025年南向资金流入预测上调到110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有12亿资金盯着港股科技;施罗德、路博迈这些外资机构,最近密集调研中芯国际、商汤科技,开口闭口都是“AI芯片产能”“大模型商用进度”。更值得注意的是,主动权益基金超七成在加仓港股,而且不是炒概念的游资,是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这些长线资金,持仓比例回升到6.9%,创2023年以来新高。
这种时候,怎么布局港股科技最省力?$恒生科技ETF(SH513130)$其实已经帮投资者 “筛好了牌”:30只成分股全是腾讯、阿里、美团这种能扛周期的龙头,前十大权重占比近70%,相当于把AI大模型、智能汽车、云计算这些核心赛道一键打包。场内每天70多亿的成交额,想做T+0波段随时能上车,不用担心流动性问题
场外投资者也有“便捷通道”—其联接基金$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 免申购费,持有7天就免赎回费,短期看,五一后政策落地窗口期可能有催化;长期看,这些龙头2024年营收增长11%、净利润涨51%,AI技术落地只会让业绩“更上一层楼”。
当然,市场波动肯定还有,但港股科技现在是“估值底+政策底+技术突破”三重利好叠 buff。与其在个股里赌大小,不如借道ETF把腾讯、阿里们的成长红利都攥在手里。#明星基金经理加仓白酒,你跟吗?##互联网巨头抢购算力资源!投资机会来了?##美股收涨!道指、标普六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