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股有点“纠结”:受关税博弈影响,恒生指数小幅震荡,但上市公司却用真金白银砸出了“信心底”。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172家港股公司今年累计回购537亿港元,仅4月单月就回购144次,超过3月全月。腾讯控股一马当先,年内已斥资210.26亿港元回购,相当于每天花2.7亿港元“护盘”,汇丰控股、渣打集团等巨头也纷纷跟进,单家回购额均超百亿港元。
不过,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场持续多年的“价值保卫战”。回溯历史,港股过去五次回购潮都出现在恒生指数底部区域,比如2008年、2018年,而2020年以来回购规模更是呈阶梯式增长,从679亿港元飙升至2024年的2180亿港元,三年翻了3倍。腾讯作为“回购王”,2025年计划至少回购800亿港元,还同步提高32%的现金分红,明明白白告诉市场:自家股票被低估了。
——为啥巨头们集体 “扫货”?三个关键信号值得细品:
股价跌到 “骨折价”:恒生科技指数现在市盈率20倍,比2021年高点跌去60%,处于近三年最低的15%分位。腾讯3月平均回购价385港元,而4月下旬股价回落至350港元附近,相当于巨头认为当前股价至少低估10%;
2)机构用行动证明:回购额前十的公司占了全市场88%的份额,腾讯、阿里、美团等互联网龙头包揽前三,这些公司的回购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不断提升,直接推动每股收益预期提高 12% 以上;
3)短期波动不改韧性:中信证券指出,港股中出口敏感型企业市值占比不到20%,真正的主力是科技、消费等内需板块。华泰证券更强调,腾讯、美团2024年净利润增速预计超20%,业绩才是穿越周期的 “压舱石”。
对于投资者来说,与其盯着个股涨跌,不如直接瞄准“回购核心资产包”,$恒生科技ETF(SH513130)$ 正成为聪明资金的首选。这只ETF有三个“独家优势”很难被复制:
一、精准绑定回购龙头,坐享双重红利该ETF前十大成分股占比超70%,腾讯、阿里、美团全是今年回购的“主力军”。比如腾讯每回购1%的股份,就能带动ETF净值潜在提升0.11%;相当于持有ETF的投资者变相享受巨头“抬轿”。
二、流动性碾压个股,交易灵活无死角作为规模238亿份的“巨无霸”,它每天成交额近80亿元,比单买腾讯(日均50亿港元)、阿里(日均30亿港元)更便捷。而且通过港股通渠道支持T+0交易,当天就能把握波动机会,再也不用担心个股踩雷。
三、估值地板价+政策双保险,性价比拉满现在买这只ETF,相当于用“成长股的估值买核心资产”:它的PEG仅0.8,比创业板指(1.2)、纳斯达克100(1.5)都便宜。叠加2024年2.6万亿减税中,有8069亿元专门支持科技创新,腾讯云、阿里达摩院等业务直接受益,未来3年营收增速有望维持15%以上,估值修复空间肉眼可见。
且数据不会骗人:尽管港股短期震荡,但南向资金近一周净流入超300亿港元,其中 60% 流向科技板块。不禁让人想起2018年关税落地后,自主可控板块在回购潮中率先反弹,最大涨幅达45%。如今历史再度重演,当腾讯、阿里用百亿资金“砸出”估值底,投资者最好的选择或许就是,借道ETF,把30家科技龙头的回购护盘,变成自己账户里的“安全垫”。#现货黄金续刷历史新高,还能上车吗?##刘强东亲自送外卖!京东能否“掀翻”美团?##特朗普再喷鲍威尔,美国股债汇三杀#
$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