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盘,恒生科技指数延续震荡,但盘面下的“抢筹暗流”愈发汹涌 ,截至4月16日,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流入港股科技板块达5620亿港元,其中4月9日单日爆买355亿港元创历史纪录,$恒生科技ETF(SH513130)$及其联接基金$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持续获资金加码。当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跌至19.14倍,低于过去92%的历史区间,一场围绕“中国硬核科技”的全球资本再配置正在悄然上演。
这个被低估的“科技黄金坑”,含金量远超表面数据。外部环境上,美国对华125%关税延期落地,叠加美联储放缓缩表,为港股科技撑起“政策+ 流动性”双重保护伞;内部则是技术实力的质变:DeepSeek、Manus等国产 AI大模型突破“卡脖子”,中芯国际制程产能爬坡,腾讯云AI算力投入同比激增40%,核心资产的研发强度已超越纳斯达克100指数,却顶着比美股科技板块低30%的估值,性价比肉眼可见。
聪明资金的“战略选择”也印证着价值重估的必然性。南向资金用真金白银投票,65%的年内流入资金砸向科技板块,这种内资主导、外资回流的格局,与2018年Q4、2022年Q3两次历史大底如出一辙,每当市场被短期情绪左右,机构总在默默收集 “带血筹码”。
对投资者来说,面对这种“低估值高波动”的行情,网格交易不失为一种科学策略:可以设定每跌5%(约250点)分批加仓,涨5%则适当止盈,通过“越跌越买、越涨越卖”的操作,把市场震荡转化为摊平成本的机会。而恒生科技ETF(513130)恰好是适配这种策略的优质工具:240亿规模保障流动性,随手买卖不卡顿;0.25%的低费率降低长期持有成本;精准跟踪指数走势,让每一次波动都能被有效捕捉。
政策面的“长牛催化剂”也在持续释放。《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5-2030)》细则明确2025年算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目标,直接利好恒生科技ETF重仓的中芯国际(芯片制造)、腾讯(AI应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科技企业打开5-10年的政策红利期。这些信号都在传递一个共识:19倍PE不是“地板价”,而是中国科技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价值起跑线”。
对投资者来说,与其在短期波动中焦虑,不如把目光放长远:恒生科技 ETF(513130)用较低的门槛,让每个人都能一键布局腾讯、阿里等科技龙头,分享AI革命与消费升级的双重红利。当前估值处于历史极低位,政策和资金面又不断“打气”,正是慢慢积累优质筹码的好时候。投资不是追涨杀跌的游戏,而是在合理价位买入并陪伴优质资产成长,当市场给出“比 91%历史时间都便宜”的机会,或许耐心比焦虑更有价值。#DHgate在美国火了,苹果排名飙升至第二##英伟达盘后暴跌!H20产品计提55亿美金##华尔街上调黄金目标价至37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