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8 22:27:13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辽宁
转发
发表于 2025-11-28 20:41:19
来源:中国经营报

  近日,经济合作组织(OECD)与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的隐性成本》研究报告显示,AI大模型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呈现“滚雪球”效应。以GPT-4为代表的千亿参数大模型,单次训练耗电量2.4亿度,相当于3000户家庭的年用电量;而推理阶段的持续能耗可能达到训练阶段的10倍,导致数据中心整体功耗呈指数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将翻一番。传统风冷散热方式面临瓶颈,液冷技术凭借其高效散热、节能降耗、优化空间等优势,正成为数据中心温控系统演进的必然趋势。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液冷技术不仅能有效应对AI算力爆发带来的散热挑战,还能显著降低数据中心的PUE(电源使用效率)值,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随着全球数据中心对算力需求的持续攀升,液冷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凭借在液冷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持续创新,正加速构建从核心零部件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布局,力求在全球千亿级赛道中占据领先地位。

  液冷成数据中心 “必然选择”

  随着数据中心的增加,能耗也随之增加,据北京理工大学今年发布的《数据中心综合能耗及其灵活性预测报告》,到2030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负荷将达1.05亿千瓦,全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约为5257.6亿千瓦时,用电量将占到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8%。

  面对如此庞大的能耗压力,各地不得不严格控制能效标准的严苛化。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了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其中指出,到 2025 年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布局更加合理,整体上架率不低于60%,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5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长 10%,平均单位算力能效和碳效显著提高。

  地方的政策也趋严。其中,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市数据局等11个部门在日前联合印发了《上海市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算力浦江”智算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要求到2025年,上海市新建智算中心PUE值达到1.25以下,存量改造智算中心PUE值达到1.4以下,智算中心内绿色能源使用占比超过20%,液冷机柜数量占比超过50%。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此前印发的《深圳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也提出要求,到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 (PUE) 降低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

  “现在不是选不选液冷的问题,而是怎么选、选哪种。”贵州一智算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传统风冷技术 PUE 普遍在 1.5 以上,高密度场景甚至超过 2.0,已无法跨越政策红线。反观液冷技术,冷板式 PUE 可低于 1.2,浸没式更是能稳定控制在 1.1 以下,成为唯一符合政策要求的解决方案。

  不仅是政策趋严,成本的压力也让行业全面拥抱液冷技术成为一种必然。

  上述负责人说道:“以一个 10 万台服务器规模的智算中心为例,采用液冷技术每年可节省电费超亿元。同时,液冷系统无须高耗能的压缩机、风机,仅需少量设备,可进一步降低运维成本。”

  高盛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30年,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165%,且AI推理的能源消耗在运营支出中所占比例已逾20%。由此可推断出,能源效率每提高1%,便能够为企业节省数亿美元的长期成本。

  实际上,近两年全球的AI巨头已开始拥抱液冷。以英伟达为例,去年在B100、H200芯片上,就正式从风冷散热升级为液冷散热。据英伟达官方数据,H200在高负载任务下产生的热量较前代产品增加了约30%,为了确保H200的稳定运行和持续高性能输出,引入了液冷散热技术,实验对比显示,液冷散热效率较传统风冷提升了约50%。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指出,在算力需求爆发与能效标准趋严的双重驱动下,液冷技术正从“可选方案”加速向数据中心散热的“必然选择”演进,政策导向直接倒逼行业技术升级。从成本维度看,液冷初期建设成本与传统风冷相近,但后期电费节省显著,液冷技术的经济性优势随功率密度提升持续放大。因此,无论是政策合规性、能效达标率还是全生命周期成本,液冷均已成为数据中心满足绿色转型要求的必然选择。

  天使投资人、人工智能专家郭涛指出,随着算力芯片功耗持续飙升,单机柜功率密度大幅提升,传统风冷的散热能力早已难以跟上,若散热不及时会直接影响设备性能。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的能效要求越来越严格,风冷系统很难满足新规。液冷的散热效率远优于风冷,可将数据中心能效水平大幅降低,完美契合政策要求。同时,随着液冷技术规模化应用,其建设和运营成本不断下降,全生命周期性价比逐步超过风冷,再加上余热回收带来的额外价值,多重因素共同决定了液冷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不过,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则表示,液冷是诸多方案中较为成熟的数据中心散热方案,液冷会成为数据中心的重要选择,但不是唯一方案,毕竟,散热技术是在不断迭代的。

  全球千亿赛道加速成型

  政策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液冷市场正进入爆发式增长周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达到184亿元,同比增长66%,2029年预计进一步达到1300亿元。

  此前,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液冷产业研究报告指出,随着NVIDIA GB200 NVL72机柜式服务器于2025年放量出货,云厂商加速升级AI数据中心架构,促使液冷技术从早期试点迈向规模化导入,预估其在AI数据中心的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14%大幅提升至2025年的33%,并于未来数年持续增长。

  在最新的预测中,该机构预计2026年全球AI Server出货同比增长逾20%,AI芯片液冷渗透率将达47%。

  面对这一机遇,国产企业从核心部件到系统解决方案全面发力。其中,曙光数创(920808.BJ)被业内看作是数据中心冷却技术国家级“小巨人”企业。ICT research联合编写的《中国算力基础设施液冷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显示,曙光数创在2024年中国算力中心基础设施液冷温控设备市场的出货量占比高达55.7%,市占率连续四年稳居国内第一。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冷板液冷在手订单同比增长2.4倍。其在今年发布的C7000-F相变冷板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推动国产液冷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高澜股份(300499.SZ)在冷板领域技术被写入英伟达 GB300 硬件设计规范,截至2025年9月30日,在手订单金额约14.56亿元,液冷相关业务持续为业绩提供支撑。

  日前,华为也发布了最新的液冷解决方案热管理控制器TMU,构建制冷“0”中断的液冷解决方案。产品采用行业首创双AC/DC供电架构,实现主备电无缝切换,大幅提升系统供电稳定性,并采用高效板换设计,降低制冷能耗,助力智算中心高效、高可靠散热,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让每一瓦特承载更多算力、生产更多Token。

  盘和林认为,中国市场高增速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中国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另一个是中国在液冷上技术比较成熟,参与者众多。

  郭涛指出,中国液冷市场高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有三点: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大,“双碳”目标与“东数西算”工程明确鼓励液冷技术应用,多地还出台了专项补贴政策;二是算力需求旺盛,国内大模型研发、数字经济发展带动AI服务器及其他设备对液冷的需求快速提升;三是国内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为液冷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与欧美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政策红利集中、制造业基础扎实带来的成本优势,以及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短板则集中在高端核心部件仍部分依赖进口,国际认证和海外服务网络不够完善,在全球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有待提升,出海模式仍需进一步优化。

  “中国液冷企业有规模优势和政策优势,液冷性价比高,但也存在技术劣势,比如部分液冷液核心专利技术被跨国企业垄断。”盘和林建议,中国企业在未来一是要保持材料领域的探索,因为液冷的根基在于液冷材料;二是要多元化解决散热和功耗问题,比如尝试通过降低环境温度来散热;三是要和能源,和水等自然资源结合起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