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集成融合的深圳机遇——从政策导向到先锋城市实践分析
在能源转型的深水区,集成融合成为破局之道。
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10月31日发布的《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政策举措,其中明确“研究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集成融合项目予以支持”。
这一政策导向为深圳正在建设的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提供了新机遇。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深圳在新能源集成融合领域已积累显著优势。
01 政策亮点:集成融合引领新能源发展新模式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显增强,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推动新能源从“单兵作战”向集成融合发展转变,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
- 左右集成:新能源与其他能源品种的多能互补
- 前后集成:新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协同优化
- 上下集成:新能源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在支持措施方面,政策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案。除了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外,还鼓励优化项目核准流程,实现一站式办理,并研究新能源与产业集成融合项目的多方合作机制。
02 深圳基础:数字能源先锋城市的坚实根基
深圳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已形成坚实基础,为承接国家集成融合政策提供了优越条件。
截至2025年9月,深圳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已达78.7%,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6.6%,这一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产业层面,深圳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83%,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这一目标与集成融合政策的方向高度契合。
深圳在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方面也已先行一步。2025年9月举办的能源绿色发展大会上,深圳能源与华为联合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气象大模型的新能源功率预测平台,实现了风电、光伏发电分钟级预测精度。
2025-11-18 09:10:24 作者更新以下内容
03 重点领域:深圳发展新能源集成融合的三大方向
多维度一体化开发
深圳可充分利用建筑屋顶、交通场站等城市空间,推进分布式光伏多领域融合开发。政策特别指出要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建设“光储直柔”新型建筑。
深圳在交通能源融合方面也有巨大潜力,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港口等交通场所建设新能源与周边用能一体化设施,推动光储充换一体化开发。
与多产业协同发展
深圳拥有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为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提供了广阔空间。
政策中提到的“以绿制绿”模式特别适合深圳,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打造绿色制造基地,构建高度自给的低碳零碳园区。
作为“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节点,深圳还可推动新能源基地与算力设施协同规划,促进电力、算力双网融合运行。
多元化非电利用
在新能源非电利用方面,深圳可凭借其科技创新优势,重点发展风光氢储协同技术。政策明确要加强电制氢关键技术攻关,提升风光氢储一体化协同控制水平。
深圳在绿色氢氨醇等氢基能源产业方面也有布局条件,可依托海上风电基地探索制氢氨醇技术,发展航运绿色燃料加注。
04 实施路径:深圳如何用好政策支持
为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深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争取成为新能源集成融合政策试点城市。国家能源局已明确将优先支持新能源渗透率较高地区开展集成融合项目建设。深圳可作为高密度城市新能源集成融合的示范城市,申请政策试点。
第二,优化项目投资开发管理。深圳可借助政策支持,为新能源集成融合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项目核准、电网接入等流程,提高项目落地效率。
第三,创新绿色金融支持体系。深圳可结合已有的绿色金融优势,如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超1800亿元的绿色贷款余额,为集成融合项目设计多元化融资方案。
第四,深化深港绿色能源合作。深圳可借助与香港的紧密联系,共同建设绿色氢氨醇等非电能源载体的认证机制,推动大湾区绿色能源市场一体化。
随着国家层面新能源集成融合政策的推出,深圳有望在现有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能源 AI”深度融合,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的新能源发展路径。
新能源集成融合不仅关乎能源转型,更是城市竞争力的新赛道。深圳有机会在此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方案”,为全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先锋智慧。
◆
◆
发表于 2025-11-18 05:25:52
发布于 广东
深圳能源的“氢能+”战略全景:2025上海电力展四大示范项目背后的科技底气与生态雄心
引言:从“电力供应商”到“能源系统整合者”的战略跃迁

2025年上海国际电力展(EP Shanghai)即将开幕,深圳能源集团以“绿色氢氨”为核心主题,高调展示覆盖内蒙古、新疆、深圳、库尔勒的四大氢能示范项目。若仅视其为技术展示,则低估了其战略深度——在深圳市氢能产业政策密集落地、央企战新基金设立及中国国新资本协同的背景下,深圳能源正以“技术+资本+生态”三轮驱动,竞逐新型电力系统下的能源生态主导权。其参展动作,实则是向行业宣告从传统发电企业向“电-氢-氨”全链条整合者的跃迁。
一、技术底气:深圳氢能创新生态支撑全链条突破
深圳能源的氢能布局根植于深圳市雄厚的产学研基础与政策支持,已形成从核心技术到应用场景的完整创新链条。

前沿技术策源能力
海水制氢全球领先:深圳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在《Nature》发表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破解半世纪世界难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孵化企业氢致能源已实现500kW级电解海水装备中试,正推进兆瓦级设备投产,为妈湾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材料与装备突破:深圳企业率先攻克气体扩散层连续化生产工艺,舜华新能源车用氢气瓶阀获全球首张德国KBA认证,氢蓝时代、雄韬股份等企业实现130kW燃料电池系统及长寿命电堆技术突破。
标准化与检测体系
深圳已构建覆盖“制储运加用”的全链条标准体系,计划到2025年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20项以上,并通过氢能检测试验平台为产业化提供安全保障。
“电氢协同”独特路径
深圳依托新能源汽车之都基础,提出“电氢协同、双轮驱动”战略,通过氢能通勤车、港口氢能船舶等场景耦合新能源汽车与氢能产业,破解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
二、生态布局:四大示范项目锚定三大国家级场景
深圳能源的四大项目精准对接国家“西氢东送”、工业脱碳与沿海能源转型战略,形成差异化布局:
表:深圳能源氢能示范项目战略定位
项目名称
核心技术
场景价值
政策对接
鄂托克旗风光制氢合成绿氨 风光制氢+绿氨合成 破解新能源消纳,为化工/航运提供零碳原料 对接“沙戈荒”大基地政策
妈湾500kW电解海水制氢 海水电解技术 降低淡水依赖,探索沿海工业区脱碳 深圳“电氢同城”战略
库尔勒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 全链条技术验证 打造交通、发电分布式用氢样板 国家能源局氢能试点
鄂托克前旗光伏制氢 光伏制氢技术 服务“西氢东送”能源走廊 粤港澳大湾区氢源保障
协同优势:深圳能源截至2025年7月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6.22%,为绿氢制备提供稳定电源;其垃圾发电业务(日处理5.05万吨)潜在耦合垃圾制氢,形成“固废-氢能”循环体系。

三、资本协同:政策基金双轮驱动,破解规模化瓶颈

深圳能源的氢能扩张得益于多层次资本与政策支持:
央企战新基金赋能
2025年央企战新基金首期募资510亿元,中国国新作为第一大股东,重点投向氢能等未来能源。深圳能源可借此突破项目融资瓶颈,加速技术商业化。
地方政策精准扶持
深圳对氢能项目最高资助1500万元,并将加氢站建设审批简化(高速公路加油站视同已规划);同时通过蓄冷电价政策降低制氢成本。
产业生态资本联动
深圳新型储能产业基金直接支持氢能企业,与“链主”企业(如中集集团、氢蓝时代)形成联合投资机制,助推项目快速落地。
四、展会战略:从技术展示到生态招商的升维

在上海电力展N4馆B45展位,深圳能源的布局远超产品展示,实则为生态联盟构建:
技术招商:联合舜华新能源(储氢阀)、康普瑞斯(撬装加氢站)等产业链企业,展示“制储加用”闭环,吸引设备商加入其项目供应链。
标准输出:参与展会同期“氢电协同标准会议”,推动绿氨、氢储能标准制定,抢占行业话语权。
跨区域合作:借助深圳“飞地经济”政策,与新疆、内蒙古等资源地共建氢能产业园,破解深圳本地氢源瓶颈。
结语:氢能生态的“深圳模式”与千亿市值路径
深圳能源的氢能战略,核心在于通过 “技术-场景-资本”三重闭环实现估值重构:
短期(2025-2026):示范项目投产验证经济性,依托深圳技术优势与标准输出,拉动绿氢板块估值。
中长期(2027-2030):通过央企基金与飞地园区复制项目,成为绿色氢氨核心供应商,对标远景能源等龙头企业。
关键催化剂:国家绿氢补贴细则出台、与国际化工企业签订长期绿氨采购协议。
深圳能源的参展,标志着其从“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转型——通过打通“政策扶持-技术创新-资本助力-场景落地”全链条,其千亿市值路径不仅在于项目盈利,更在于定义新型电力系统下氢能生态的新范式。
深圳技术走向世界!深圳能源集团发布6项智慧能源科技成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