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7 22:26:57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江苏
转发
发表于 2025-04-27 22:15:39
来源:财联社

  据上市公司公告,4月29日,将有国新文化(600636.SH)、庚星股份(600753.SH)、立航科技(603261.SH)、精伦电子(600355.SH)、华嵘控股(600421.SH)等多家上市公司戴上*ST帽子,即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它们也是去年颁布的“国九条”有关沪深主板公司“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到3亿元”的财务类退市指标于2024年度生效后,触发这一条件的逾50家上市公司(以业绩预告口径统计)中的一部分。

  目前,上述50余家公司中,有些在完成年报披露后已先行披星戴帽,有些则还在等待年报的正式发布。与一般预期下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前后股价会下跌不同,部分存在保壳预期的公司并未大跌,甚至还有上涨态势。如正在推进实控人变更的亚振家居(603389.SH),本月股价涨幅已超30%。也有如ST春天(600381.SH),在风险进一步暴露后遭遇连续跌停。

  无论如何,2025年都将是这些刚刚戴上或即将戴上*ST帽子的上市公司的关键一年。

  逾50家主板公司触发“净利润+营收”指标红线

  当前正值2024年报披露高峰,退市新规之下的市场洗牌也在加速。

  2024年,沪深交易所修订并发布新版《股票上市规则》。其中,主板市场财务类退市指标升级,将“净利润+营收”组合指标中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的设定,改为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3亿元,首次触发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据财联社记者按业绩预告口径统计,截至目前,已有50余家主板公司触发上述新规红线。其中,沪市主板公司超20家、深市主板公司超30家。这些公司里,仅有2家市值超过50亿元,大量公司市值都在20亿元上下。还有公司面临双重风险警示,如ST步森(002569.SZ),除业绩指标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还因“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形而被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在“净利润+营收”组合指标红线下,也有公司通过施展“财技”、突击交易等方式意图保壳。

  如连续5年亏损的ST春天,此前曾在2024年业绩预告中表示,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3.05亿至3.33亿元。但在近期财报审计中,公司年审会计师政旦志远(深圳)会计师事务所质疑公司业绩数据。政旦志远指出,ST春天在2024年第四季度,特别是12月份酒水营业收入异常增长,占全年该业务销售收入的50%左右,这一增长缺乏商业合理性。政旦志远获取的审计证据,初步认定ST春天经调整或者扣除后的营业收入将不到3亿元

  退市新规对上市公司合规及转型提出更高要求。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律师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财务类退市指标要求主板公司营收低于3亿元且利润为负即触发退市风险,迫使企业聚焦(有实质性收入的)主营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因“净利润+营收”组合指标被“*ST”,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必然走向退市终局。一些基本面尚可但受短期因素影响的企业,2025年仍有机会调整回归正常。事实上,通过整合、提升经营,每年也有一些公司成功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地方国资入主 “买单”还是“抄底”?

  再从企业实控人性质看,在前述50多家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占比约两成。其中,ST步森、和科达(002816.SZ)和大晟文化(600892.SH),在去年才完成地方国资入主。

  如2024年是唐山文旅入主大晟文化首年,虽通过借款等方式支持公司经营,但效果未完全显现。大晟文化部分老游戏运营时间较长收入下滑,影视业务、新游戏业务收入不及预期,总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预计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均为负值,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1.4亿元至1.9亿元。今年以来,大晟文化股价跌幅已超25%。

  显然,国资出手不一定就能买到优质标的。有资深投资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好的标的实控人大多不愿转让,对地方国资来说估值高又难以获得。面临危机的标的,一般存在大股东高比例质押、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却给国资收购提供了合理的价格谈判空间。

  除了国资接盘,上述触发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里,筹划易主、资产重组的案例也频频出现。

  如兰州黄河(000929.SZ)的股东内斗多年,但双方也在公司即将面临退市风险前“握手言和”,兰州黄河关联企业黄河集团与昱成投资达成诉讼和解,公司前实控人、董事长杨世江一方退出,公司前二股东谭岳鑫上位,成为新的实控人。

  同时,监管部门也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去年9月底,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相关上市公司应抓住政策窗口期,与优质资产开展重组合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