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6 17:03:00 股吧网页版
资本奔涌入局 成本贵上天的Micro LED如何走向商业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佳楠深圳报道

  “Micro LED技术,正缓步酝酿一个未来巨大的市场。”TrendForce集邦科技资深研究副总经理邱宇彬说。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期到2029年,随着成本下降、设计优化、应用开展,行业芯片市场可以达到超过4.61亿美元的产值。

  下半年以来,Micro LED产业链在技术研发、产品推进、产能规划及资本注入等方面动态频出,持续吸引市场眼球。

  9月,Meta正式推出了首款配备显示屏的消费级AR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抢购热潮,在国内市场甚至被炒至16000元天价。

  Micro LED领域的AR赛道成为了资本投资焦点,多笔上亿级别的融资接连不断。产能方面,Rokid、深天马、雷鸟创新、赛富乐斯等多个项目也取得新进展。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Micro LED在成本控制、良率提升和大规模转移等环节仍要面对市场的严峻考验,但其商业路径逐渐明晰。

  资本争相入局Micro LED

  Micro LED微显示技术是公认的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

  业内认为,其具有高像素密度、超高亮度、低响应时间、低功耗、长寿命、高色彩饱和度、高可靠性、小尺寸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近眼显示、微投影、车载显示、光通信等领域。与OLED凭借其可弯曲、可折叠的特性,在柔性显示领域抢占赛道不同,Micro LED技术因其在亮度和功耗上的优势,正向小尺寸场景如AR/VR和智能手表渗透。

  今年Garmin发布的Fenix 8 Pro智能手表导入Micro LED技术,并应用在预计于年底问世的Sony Honda Afeela 30吋车用显示,标志着Micro LED开始覆盖各主要领域。目前该技术在智能眼镜、智能手表、车载显示和光通信等更广泛的领域展现市场适应性。

  “对Micro LED来讲,现在已不是过去仅仅聚焦显示应用,而是开始开枝散叶。”邱宇彬表示,目前Micro LED广泛应用在自适应头灯和光通信领域,包括大众、保时捷、奥迪、蔚来、上汽等厂商都已把Micro LED自适应头灯实装在量产车款上。

  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报指出,这些指标性产品上市将逐步推动Micro LED芯片市场产值,预估于2029年提升至4.61亿美元的规模。

  资本市场对Micro LED技术的热情也持续高涨,多家企业获得大额融资。今年10月,上海显耀显示(JBD)宣布已完成一笔超十亿元人民币的B2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加速Micro LED技术的创新与产品迭代,这一金额刷新了全球Micro LED微显示领域的单笔融资纪录。

  在终端产品侧,聚焦Micro LED AR眼镜的雷鸟创新在8月完成了C++轮融资,影目科技在7月完成了1.5亿元的B2轮融资,Rokid则在去年9月完成C+轮融资。

  此外,从产能布局看,京东方、TCL华星、维信诺、深天马、友达、群创在内的面板企业已在Micro LED领域展开布局,部分迎来产品交付阶段。去年12月,维信诺投资的辰显光电,在其建设的中国大陆首条基于TFT基的Micro LED量产线正式点亮,进入量产出货阶段;今年3月,京东方华灿光电6英寸Micro LED量产线在珠海实现产品交付。

  然而,Micro LED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并非坦途,其规模化量产仍面临良率与成本等核心挑战。

  邱宇彬表示,尽管Micro LED微显示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在类似尺寸的工艺制程成本上相比OLED仍是数倍之多,当中芯片的成本占比高达80%以上,因此对Micro LED的终端设备供给来说,压缩成本仍是当务之急。此外,Micro LED的高亮度建立在高功耗基础上,未来功耗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如何提升Micro LED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更大的尺寸意味着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CMOS制程兼容,Micro LED产业将往更大尺寸方向发展。”晶能光电硅衬底GaN外延工艺专家郭啸表示,大尺寸硅衬底GaN是Micro LED的主流路线,目前,公司已率先突破12英寸硅衬底GaN基RGB三基色Micro LED外延,大尺寸紫外、蓝光、绿光都已实现量产。

  郭啸认为,随着硅衬底GaN基Micro LED技术向8英寸和12英寸演进,以及基于硅衬底Micro LED的各种全彩技术的发展,Micro LED会迎来大规模产业机遇。

  邱宇彬同样表示,Micro LED有望在改良后使用寿命更长,在商用空间中减少后续维修和更换需要,对整体成本有益,尤其是在除了一般消费型的大型显示器之外,在透明显示器等利基市场迎来更好的出货成效。

  中国厂商加速AR眼镜供应链整合

  在Micro LED的使用场景中,AR眼镜被认为是技术迭代与产品落地的主要阵地。

  “AR眼镜主要由光学显示模组、处理器、传感器、存储器和电池等组成,其中光学显示模组的成本占比超过40%。”郭啸表示,Micro LED在亮度、寿命等各项指标上较OLED和LCD有更多优势,Micro LED搭配光波导微显模组是实现轻便AR设备理想的光引擎。

  目前,在Micro LED的AR赛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展开高亮度、全彩化、高像素密度和小型化的技术竞逐。上海显耀显示(JBD)在10月发布了“走鹃”Micro LED微显示技术平台,实现了2.5μm的超小像素间距;采用单层刻蚀光波导搭配高亮度Micro LED光引擎率先应用在AR眼镜雷鸟X3 Pro上;京东方10月开始研究新封装方案以提升Micro LED光效。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终端产品市场,今年下半年,多款搭载Micro LED的AR及AI眼镜新品密集发布。

  10月,瀑布人工智能发布的AI眼镜Waterfall Glasses搭载全彩Micro LED光引擎,影目科技的INMO GO3采用双目单绿Micro LED光引擎和衍射光波导。9月,Lipro Vision、微光科技、秋水半导体、利亚德等企业也纷纷推出面向运动员、工业或消费市场的AR眼镜新品。

  影目科技联合创始人运营SVP印传学表示,影目已发布了5至6款AR、AI智能眼镜,全系列产品销量突破10万台,近期新发布的INMO Go3,采用Micro LED+衍射光波导双目显示,入眼亮度可达1500nits,同时还满足时尚、轻薄等用户需求。

  产品的成熟同样牵引着大规模的产能建设,今年下半年以来,多个产能项目迎来进展。国兆光电宣布其OLED微显示器件扩产项目一期竣工,其中包含一条投资10亿元的8英寸硅基Micro LED量产线,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2英寸晶圆、8英寸晶圆的产能,显示器年产量达400万台。

  星钥半导体在武汉光谷的Micro LED生产线正式通线,成为国内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Micro LED芯片中试线。项目可实现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生产能力1.2万片/年,同时产线与8英寸CMOS半导体芯片工艺高度兼容,生产产品可应用于AR/MR眼镜。

  消费终端市场企业也在加速“自建工厂”。6月,雷鸟创新的Micro LED光机智造工厂正式投产,实现了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9月,Micro LED AR眼镜商Rokid签约落户珠海,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重点辐射东南亚市场。

  邱宇彬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AR眼镜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以雷鸟、影目、Rokid等品牌为代表,国内AR眼镜产品正在快速迭代,充分表明,中国不仅仅是在支撑整个行业AR眼镜制造、设计,甚至是供应链整合都是以中国为核心辐射。

  “目前国内的AR眼镜供应链风起云涌,从光源到光引擎、光学组件以及系统等方面有非常多企业布局,接下来会慢慢看到有横向合作或垂直整合,很多的资源化零为整,让各个厂商有更集中的资源去开发AR眼镜产品,把设计做得更精炼,把成本压缩得更低。”邱宇彬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