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仑新材”)新能源膜材项目投产仪式在其厦门基地举行,同时,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电容膜产品“长塑高功能电容膜”首发亮相。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标志着中仑新材正式进入技术壁垒极高的新能源电容膜赛道,不仅丰富了其“高精尖”膜材产品矩阵,更将增强我国新能源关键原材料的自主供应能力,为产业竞争力提升注入强劲“膜”力。
构建高性能膜产品矩阵
中仑新材是全球最大的BOPA(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供应商,连续多年全球市场份额超20%。随着此次新能源膜材项目投产,中仑新材已构建起覆盖多类高性能膜材的产品矩阵。
据悉,该公司本次投产的世界级BOPP生产线宽幅达到6.4米,是新能源超薄电容膜领域宽幅最大的BOPP生产线。该条生产线采用了中仑新材自主创新的双向拉伸工艺,自动化水平极高,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全球具备该级别生产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
公开信息显示,中仑新材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13.44万平方米,重点聚焦超薄电容膜与复合集流体基膜的研发与量产,这两类材料技术门槛高、市场前景广阔,对下游产业带动效应显著。
中仑新材董事长杨清金对记者表示:“该项目的投产,是中仑新材践行‘多矩阵、高精尖、全球化’战略、抢占市场蓝海的关键一步,更是助力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自主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锚定高端膜材新蓝海
超薄电容膜作为高端电子元件材料,长期面临技术壁垒高、规模化生产难、市场供不应求的产业瓶颈,国产化产能严重不足。中仑新材首款BOPP电容膜产品长塑高功能电容膜的成功量产,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国产化高端材料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中仑新材目前已获得来自下游客户的多个意向订单。这不仅标志着长塑高功能电容膜已成功打通从产品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路径,也预示着其将有效填补高端电容膜市场的供给缺口,有力推动新能源关键供应链的国产化进程。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超薄电容膜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为56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到127亿元。
此外,光伏、风电、储能等行业同样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共同推动超薄电容膜需求的井喷。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中仑新材正全力推进项目后续建设与产能爬坡。
杨清金表示,目前公司更多的产线也已经在布局中。同时,公司还在持续进行更多关键技术的攻关,包括复合集流体基膜在内,更多前沿新材料产品即将推向市场。未来,中仑新材将持续聚焦核心战略,加快布局在固态电池、人工智能、高端医疗、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关键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发展壮大中仑新材料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