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纪的推出是丸美生物构建多品牌矩阵的重要一环。
丸美生物旗下大众功能性护肤品牌春纪,正在退出线上主流销售渠道。10月27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称“春纪不卖了”“买不到春纪产品”,还有人质疑“这个品牌是否仍在运营”。与此同时,记者发现,春纪在多个线上平台运营的店铺已经关停,搜索不到。
曾年收入过亿,春纪旗舰店拟自主终止运营
公开资料显示,春纪品牌于2007年由丸美生物推出,曾被视为“与丸美并驾齐驱的双子星品牌”,以“天然食材养肤”为理念,旨在为消费者打造天然护肤方案。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梳理,2009年-2016年,春纪先后签约李宇春、胡歌、古力娜扎、周冬雨等明星为形象代言人,以提升品牌声量,打造市场影响力;2021年,春纪将品牌理念升级为“食萃科研,敏肌适用”,试图切入敏感肌肤护理赛道。
值得关注的是,春纪的推出是丸美生物构建多品牌矩阵的重要一环。
在2019年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A股)招股意向书中,该公司表示,依托自身研发优势、生产优势和经销网络优势,采取与丸美品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公司打造了大众护肤品牌“春纪”以及彩妆品牌“恋火”,形成了中高端与大众化相结合、护肤品与彩妆相结合的多层次品牌结构。
彼时,丸美生物还称,公司实行多品牌发展战略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化妆、护肤需求,并计划未来五年内,在确保丸美、春纪两大系列护肤产品以及恋火彩妆产品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通过多品牌、多品类的发展战略,打造多元化、受众广的多品牌发展体系。”
与此同时,招股意向书中详细列出了春纪品牌在各电商平台开设的直营店铺链接,包括楚楚街、蘑菇街等。截至发稿,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发现,这些店铺均搜索不到、无法访问,其中,“春纪旗舰店”贴出店铺终止运营公告,拟自主终止运营。
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春纪品牌分别实现收入1.7亿元、1.76亿元以及1.43亿元,在丸美生物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14.11%、13.03%和9.06%,呈逐年下滑趋势。
自丸美生物2019年上市以来,便不再于年报中单独披露春纪的收入数据。其中,丸美生物在2019年年报中指出,受大众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传统营销局限影响,春纪整体略有下滑。到了2024年,年报中关于“春纪”的描述则只剩品牌定位、子公司名称等零星几句话,未涉及业务具体发展情况。
对于春纪在线上的“悄然离场”以及对公司多品牌战略造成的影响,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致电丸美生物,接线人员表示,目前该品牌在电商平台的店铺已经很少了,但“不知道具体原因”。
丸美生物上半年销售费用增长近四成,研发费用率仅2.3%
与春纪形成鲜明对比,丸美生物旗下彩妆品牌“恋火”的“存在感”不断提升。
今年上半年,丸美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7.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21%至1.86亿元。对于营业收入的增长,该公司表示,主要得益于丸美品牌线上渠道及恋火品牌均保持了较好增长。其中,丸美品牌实现营收12.5亿元,同比上升34.36%,恋火品牌营收为5.16亿元,同比增长了23.87%。
按渠道划分,线上已经成为丸美生物的“主战场”。报告期内,该公司线上渠道营收15.71亿元,同比增长37.85%,营收占比约88.87%;线下渠道营收同比减少7.07%,占比为11.13%。丸美生物在半年报中指出,线上渠道的增长主要受丸美及恋火品牌的推动,线下表现则“不达预期”。
营收双位数增长背后,离不开营销驱动。今年2月,丸美宣布杨紫成为首位全球品牌代言人;3月,恋火推出“蹭不掉粉底液4.0”并宣布首位品牌代言人李昊;4月底,丸美携手胡杏儿发布新品。此外,为推动全域营销联动共振、提升影响力等,两个品牌均推出了短剧。
由于“线上流量成本持续高涨、公司持续品牌建设和科学传播投入”等,今年上半年,丸美生物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9.31%至10亿元,销售费用率高达56.5%。进一步来看,在销售费用中,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约9.05亿元,上年同期这笔费用为6.33亿元,同比增长了42.97%。
事实上,丸美生物一直面对着“重营销轻研发”的质疑。即使半年报显示,公司聚焦关键技术与核心原料研究开发,加速推进新型重组功能蛋白的研发进程,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53%至4069.58万元,但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2.3%。
在“可能面对的风险”中,丸美生物表示,公司践行多品牌品类多渠道协同发展,以用户为核心推进精细运营,持续构建研发壁垒等,但仍可能存在公司战略举措执行不达预期的风险。
如今,随着春纪线上渠道的收缩,丸美生物或只剩下主品牌“丸美”和彩妆品牌“恋火”,下一步将如何构建多品牌矩阵、平衡营销与研发投入,是丸美生物需要直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