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美股份更名“丸美生物”后发布首份年报,亮眼业绩背后难掩销售与研发“失衡”的隐忧。4月2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丸美生物”)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33.4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69%至3.42亿元。
主品牌丸美营收20.55亿元,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6.38%
官网信息显示,丸美品牌成立于2002年;2007年,一句“弹弹弹,弹走鱼尾纹”的广告词将其带入大众视野;2013年,丸美获得奢侈品集团LVMH(路威酩轩)旗下基金战略投资;2019年该公司于A股上市,成为“眼霜第一股”。丸美生物旗下主要拥有丸美、PL恋火和春纪三个品牌,其中,丸美品牌聚焦眼部护理,定位中高端;PL恋火是新锐彩妆品牌;春纪则定位大众化功能性护肤品牌。
对于2024年营业收入的增长,丸美生物指出,主要原因是主品牌丸美、第二品牌PL恋火持续保持增长。其中,得益于深化大单品策略等,丸美品牌实现营收20.55亿元,同比增长31.69%,在主营收入中的占比达69.24%,胜肽小红笔眼霜迭代至3.0版,全年线上GMV(商品交易总额)达5.33亿元,同比增长146%。PL恋火则实现营收9.05亿元,同比上升40.72%,主营收入占比为30.51%。
分产品来看,身披“眼霜第一股”光环的丸美生物,如今主要营收来自护肤类产品,眼部类产品营收排名跌至第三位。

图/丸美生物公告截图
报告期内,其护肤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25亿元,同比增长21.6%;美容及其他类产品营收同比增长40.48%至9.13亿元,但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减少0.8个百分点;眼部类产品营收为6.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78%,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4.99%。“眼部类增长主要系主推大单品丸美胜肽小红笔眼霜翻倍增长所致”,丸美生物表示,美容及其他类产品的增长归功于PL恋火品牌超40%的增长。此外,洁肤类产品的营收为2.41亿元,同比增长8.75%,毛利率为72.53%。
值得关注的是,丸美生物高增长的背后,离不开“营销盛宴”的推动。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梳理,过去一年,丸美品牌营销及短剧总曝光超35亿级,4月推出“逆风成蝶”非遗文化传播活动,邀请曾舜晞助力非遗传承;8月胜肽小红笔眼霜3.0上新,宣布范丞丞为品牌代言人。进入2025年,丸美于2月宣布杨紫成为首位全球品牌代言人;3月李昊成为PL恋火品牌代言人。
由于“在线上市场竞争激烈、流量成本高涨的同时,公司坚定推进品牌建设和科学传播投入”,丸美生物2024年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6.38%至16.35亿元,销售费用率达55.05%。今年第一季度,其销售费用由上年同期的3.33亿元增至4.42亿元,增幅达32.73%,高于一季度28.01%的营收增幅。
变更证券简称剑指“生物科技”,研发费用率不足3%
2024年12月,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办理,公司证券简称由“丸美股份”变更为“丸美生物”。彼时,丸美生物称,其主营业务重点聚焦于生物护肤领域,大部分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生物技术成果,“未来仍将继续深耕生物技术的科学研究,开发更多元化、更绿色天然、更安全高效的生物活性原料,推进生物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在年报中,丸美生物表示,证券简称的变更标志着公司从传统美妆企业向生物科技美妆公司的战略转型。然而,一直强调“研发为本”的丸美生物,自上市以来,每年的研发费用均未过亿。

图/丸美生物公告截图
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丸美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86.86万元、5015.42万元、5048.82万元以及5292.57万元、6228.76万元。即便到了2024年,由于持续推进研发建设,研发耗材、委外等费用增加,该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07%至7354.48万元,研发费用率为2.48%,但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一年,贝泰妮、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95亿元、4.6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达5.15%以及8.68%。
此外,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丸美生物在应收账款方面也面临一定压力。截至2024年年末,该公司应收账款约4499.85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800.63万元大幅增加了60.67%,占总资产的比例也增至0.89%,对此,丸美生物解释称,主要系期内主营收入增加所致。
此前,有投资者就“面对大额应收账款,公司如何平衡风险控制和销售增长之间的关系”向丸美生物提问,该公司表示,2023年年末、2024年6月末应收账款分别为2800.63万元、7855.8万元,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增长,主要因为公司上半年电商直营收入增长,同时,期末各直营电商平台应收账款月底提现、次月方可到账,应收账款金额尚处于可控水平。“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应收账款变化及构成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策略,保障销售增长的同时,控制好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