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得很多,想得很多,然而纠结更多,所以有这么个标题。
因为到了年底,券商的策略方面,谈高低切越来越多,谈要买消费、医药(非创新药)的越来越多,谈买十五五规划里产业(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的也越来越多,就像是闹钟到了定好的时间,开始报时了。
政策面上看,上一周的会面,从结果和事后反馈来看,并没有明显的超预期或是低于预期;10月美联储也如市场预期般的降息了,虽然对12月的议息又释放出鹰派的态度,但这已经是“常规操作”了,先要让你感觉到不会松、然后松了才算真利好,太一致的预期反而效果可能落空。
基本面上看,之前有专栏聊过Q4的“估值切换”效应,三季报之后到明年3、4月份前,市场有一段“业绩真空期”,这可能对高位的“科技股”们不是个好事;这个时候的市场,相对较为青睐行业趋势明显、业绩较为稳定、估值相对低廉的顺周期行业。现在三季度出完了,哪些行业是优势行业,哪些行业miss了预期,大家应该一眼可见。
交易面上看,全市场8月份21个交易日、交易额47.8万亿、涨幅+9.7%,9月份22个交易日、交易额52.6万亿、涨幅+1.8%,10月份17个交易日、交易额36.4万亿、涨幅+1.1%;个人是7-8月份全仓在做,9月判断是震荡市6-8成仓在做,10月“保卫胜利果实”用2-5成仓在做,回头看对于市场的盘感还是可以的。期间也尝试过买入消费和医药,然而无论是产业层面还是股票层面都没有观察到明确的趋势,反而是当现金买的煤炭作了一定的正向贡献。
个人其实已经在做准备了,从以上三个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个股——一部分工业金属(江西铜业、$云铝股份(SZ000807)$ +中国铝业双持),一部分玻纤(中国巨石),一部分兼有红利属性的煤炭($中国神华(SH601088)$ ),算得上是顺周期、低估值、攻守兼备的持仓,而且整体仓位中等,可以在市场的变化中再观察机会切入。所以11月份我会慢一点,在“保卫胜利果实”的基础上耐心等待机会,可能会“比较快”。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