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星空下的烤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最近几天,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人形机器人板块迎来了一波大涨。
事出反常必有妖,就在前不久,特斯拉发布了“宏图计划4”,马斯克再一次强调了机器人业务的战略地位,表示未来特斯拉80%的价值将由Optimus创造。据专业机构毕马威测算,预计到了2029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30亿美元,近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超过了45%。
而在人形机器人这个大家庭中,电子皮肤这个细分领域被投资者重点关注。板块中的企业如$福莱新材(SH605488)$、#$天安新材(SH603725)$、$汉威科技(SZ300007)$都迎来了一波大涨。

福莱新材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简单来说,电子皮肤就是一种能够模仿人类皮肤结构和感知功能的柔性电子系统。理论上来说,它不仅能让机器人“感受”到压力、温度等外界刺激,更能通过与AI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智能交互水平。
那么,电子皮肤的行业壁垒有多高呢?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何,笔者今天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核心壁垒高,空间广阔
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电子皮肤能使灵巧手在复杂任务中操作更精准、运行更稳定。从电子皮肤的产业链来看,笔者认为,材料、制造和算法是最关键的三个要素。
就以上游的原材料为例,目前材料领域还是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技术格局。比如电子皮肤一般是由电极、介电材料、活性材料、柔性基材组成。其中聚酰亚胺被公认为是柔性电子传感器件的优选基底材料,但当下来说还是成本较高,难以规模化生产。所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目前的主流方案。

柔性基材主要方案(来源:中泰证券)
当前,主机厂更多的是围绕灵巧手进行电子皮肤的应用,但后续随着机器人智能化程度提高,应用面积有望进一步增大,精度有望提高。去年,全球电子皮肤市场规模为63亿美元,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34年将达到30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7%。

电子皮肤市场规模(来源:新财富杂志)
其中,如果按照区域来看,当前电子皮肤在北美地区的市场份额有40%,牢牢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得益于该地区相关公司领先的科研水平、活跃的初创企业生态等。但如果从增长潜力来看,亚太地区或许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
二、加速融资,力争突破
既然电子皮肤的市场前期值得期待,很多投资者也用真金白银砸向这个赛道。
就比如最近赛感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投入、产品研发迭代。要知道,公司主要聚焦机器人电子皮肤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建成全球首条量产线。
再比如由斯坦福博士后创办的途见科技,也完成了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公司研发了可拉伸多模态柔性电子皮肤,已在材料端和器件端实现自主创新突破。而且重要的是,途见科技已同多家上市公司、头部车企达成合作,为未来的业绩释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坦率的说,如果去看柔性触觉传感器这个电子皮肤的核心零部件,技术门槛高,而且研发周期长,高端产能被国外垄断,目前全球五大厂商的行业集中度已经超过了57%。全球核心厂商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
国内企业并没有自暴自弃,在柔性传感器领域也在积极寻求突破,通过技术研发、产业合作、生态构建等多种方式,抢占市场先机,力争提高国产化率。据专业机构预测,后年的国产化率预计能超过40%。
比如国内企业汉威科技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5.7%和14.5%,其中传感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20.98%。

柔性传感器国产化率预测 (来源:QY Research)
据汉威科技自己披露,公司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电子皮肤和触觉传感器等产品已小批量供货,而且已经与近30家机器人厂商合作。无独有偶,#日盈电子(603286)也表示公司电子皮肤产品实现部分头部客户送样。
除此之外,深圳知名的新材料龙头企业——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亦掌握了纳米银线柔性材料核心技术。公司在深圳、江苏及山东设有大规模生产制造基地,实现了从纳米银的研发、合成、涂布到触控模组制造的全产业链布局。
目前,华科创智正依托其在柔性电极材料方面的优势,以及在触控传感器制备过程中积累的深厚技术基础,积极开发多阵列电子皮肤产品,持续引领并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三、期待降本
从当前来看,虽然不少人都认为电子皮肤是人形机器人的最后一块“拼图”,但站在当下,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电子皮肤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在机器人行业的规模仍以试样、小批量为主。
数据最能说明一切,福莱新材曾公开表示,机器人1只手的触觉解决方案在2000元以内是有市场竞争力的,但是因为电子皮肤还没有大规模量产,所以其成本还很难降到这个价格,所以竞争力还比较弱。
展望未来,也有机构给出了乐观的预测,如果大规模量产后,预计成本肯定会有断崖式下降,一只手的触觉解决方案价格可能会在500元以内,甚至是300元以内。这样一来,电子皮肤的价格就有了竞争力。
未来,一方面,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具身智能技术研发,笔者相信AI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人形机器人向高度自主决策系统演进,拓展应用场景。另一方面,从政策端来看,各项利好政策也有利于人形机器人的加速渗透。
所以,电子皮肤的天花板,还是值得期待的。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Figure 03人形机器人发布,量产在即##收盘点评##强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