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说明会上的半导体布局
金宏气体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金向华面对投资者关于半导体客户的提问时,语气中透露出些许信心。公司已与中芯国际、海力士等头部半导体企业建立合作,并持续推进新客户导入。这一表态或许暗示着,在半导体国产化的浪潮中,特气供应商的角色正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
从现场制气到特气新品,金宏气体似乎在下一盘多维度的棋。湖南区域通过引入氦气、高纯氢等产品,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而半导体特气领域,超纯氨、高纯二氧化碳等产品已进入台积电供应链。这种业务结构的调整,反映了工业气体行业从大宗商品向高附加值领域的转型趋势。
增收不增利的挑战
然而另一组数据却勾勒出不同的画面。三季度营收虽然增长,净利润却出现下滑,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收缩明显。应收账款规模的高企,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剑,提醒着投资者关注现金流状况。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在重资产的气体行业并不罕见,但需要警惕的是其持续性。
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正在传导至上游。超纯氨产品受光伏行业调整影响,销售额环比下降;而氧化亚氮等产品因导入新客户,反而实现量价齐升。这种分化印证了特气行业的特性——产品差异大、客户壁垒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组合的优化能力。
资本开支的双刃剑
山东睿霖空分项目的扩建,将产能提升至每小时5万标准立方米,这类大型现场制气项目的投入,犹如一场豪赌。项目预计2027年投产,长达两年的建设周期里,资本开支和债务压力或许会持续考验公司的资金管理能力。但从好的方面看,锁定长期客户的需求,确实能为业绩提供“压舱石”。
海外布局方面,从越南超纯氨工厂到泰国现场制气项目,金宏气体试图复制国内“产品+服务”的模式。这种“业务出海”的策略,相较于单纯的气体出口,可能带来更稳定的收益。只是跨国经营中的地缘风险和运营挑战,仍是不容忽视的变量。
气体行业的冰与火
回望2023年,半导体特气曾带动行业快速增长,毛利率一度接近50%。而今随着产能释放和竞争加剧,部分产品价格回落,行业似乎进入新一轮洗牌期。金宏气体选择此时加码研发和并购,究竟是逆周期布局的妙手,还是过度扩张的险招,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对投资者而言,工业气体行业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看重的是网点覆盖和规模效应,现在更要关注企业在半导体、氢能等新兴领域的卡位能力。当“工业血液”遇上“芯片粮食”,这个传统行业或许正站在价值重估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