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莱新材“电子皮肤”完成迭代并批量供货
11月27日,福莱新材(605488)在上海正式发布第三代电子皮肤产品,并宣布该产品已完成多次迭代、实现批量供货。这款新一代柔性传感器搭载了公司首创的触觉智能TPU(Tactile Processing Unit),可在机器人指尖完成边缘计算,直接输出“我摸到的是什么”,而非传统的“我碰到了”。这一突破标志着电子皮肤从“原始数据采集”迈向“智能触觉感知”的关键跃迁。
此次发布会吸引了超100家投资机构、近300人到场参与,现场还设置了体验区供投资者亲自感受产品灵敏度。据公司披露,目前电子皮肤已与国内外几十家客户建立合作,部分客户明确提出批量订单需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北美市场已实现小批量订单交付。今年9月,其在美国加州设立全资子公司Apex Sensing LLC,初步完成本地化商务与技术团队布局,为后续拓展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技术护城河:不只是传感器,更是“触觉大脑”
福莱新材此次推出的第三代产品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一是“芯感一体”,即在柔性材料中内嵌芯片,实现传感与处理深度融合;二是引入物理引导机器学习算法,让传感器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应对具身智能中的数据孤岛问题;三是显著扩大感知面积,提升信息维度。公司AI算法技术总监廖永兴指出,这种“会学习的触觉传感器”正是为解决物理交互复杂性和数据质量瓶颈而生。
背后支撑这一创新的是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同比显著增长,其中柔性传感器项目投入已达千万元级别。团队方面,汇聚了首席科学家陈书厅、AI专家廖永兴等核心人才,并与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同时携手通智科技深化算法合作,构建起“硬件+算法+生态”的完整技术闭环。
我看福莱新材:转型有亮点,但需警惕预期泡沫
说实话,看到福莱新材这场发布会的阵容和细节,我是有点意外的。一家原本以涂布材料为主业的传统制造企业,能在短短几年内切入人形机器人最核心的触觉感知赛道,并且提出“第三大脑”这样的概念框架,说明其战略定力和技术执行力不容小觑。
尤其是“芯感一体”的设计思路,跳出了单纯卖传感器的老路,转而提供带有边缘计算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本质上是在争夺未来机器人系统的底层话语权。再加上北美已有小批量订单落地,说明产品并非停留在PPT阶段。
但我也有顾虑。当前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热情高涨,相关标的容易被过度炒作。而从资金面看,福莱新材近期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状态,且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反映出业务扩张可能伴随回款压力。虽然技术领先,但能否持续转化为规模化订单,仍需观察。
所以我的看法是:长期看好方向,短期谨慎追高。这家公司确实走在了国产电子皮肤的前沿,但产业爆发尚需时日,别让想象力跑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