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存储芯片领域
这个领域的看点在于AI服务器驱动高性能存储需求以及国产替代。
1、兆易创新:
国内存储芯片设计的龙头。它的NOR Flash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列,并且其产品已进入车规市场。它也是一家重要的MCU供应商,业务有协同效应。
2、澜起科技:
全球领先的内存接口芯片供应商。它的产品是服务器内存条(DIMM)和CPU之间的“桥梁”。作为DDR5技术标准的参与者,其技术壁垒极高。
3、江波龙--佰维存储:
这两家是存储模组厂商。它们采购晶圆进行封装、测试并制成内存条、SSD(固态硬盘)等产品。近期的核心亮点是企业级SSD需求因AI服务器而暴增。
4、香农芯创:
它是SK海力士的重要代理商,直接代理包括HBM在内的服务器存储产品,是AI服务器需求的“卖水人”。
二、 MCU芯片领域
这个领域的核心驱动力是 物联网(IoT)设备的普及 和 汽车电子的智能化。
1、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
杰发科技是中国汽车电子芯片领域的隐形冠军。其车规级MCU芯片已经迭代多代,是国内少有的真正实现“上车”的MCU厂商。
2、士兰微:
采用IDM模式(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这在MCU行业具有成本和供应链稳定的优势。持续推进车规级功率器件和MCU的研发与产能建设。
3、芯海科技:
特色在于“模拟信号+MCU”的融合。其高精度ADC(模数转换器)芯片技术领先,车规级BMS芯片已获得比亚迪等大厂认可。
三、 汽车芯片领域
这是一个更大的舞台,核心叙事是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的单车芯片价值量倍增。
1、韦尔股份:
通过收购豪威科技,成为全球领先的CI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它的车规级CIS芯片全球市占率第一,充分受益于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带来的摄像头用量增长。
2、斯达半导:
国内IGBT模块的领军企业。IGBT是电驱系统的核心,直接决定了电能转换效率,相当于电动汽车的“心脏”。
3、北京君正:
收购北京矽成后,成为全球车载存储芯片的重要玩家。随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对算力需求暴涨,所需的内存容量和带宽也水涨船高,公司深度受益。
4、圣邦股份--纳芯微:
这两家是模拟芯片领域的佼佼者。模拟芯片是汽车的“神经系统”,负责电源管理、信号转换等。车规级产品认证进展迅速,正在加速国产替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