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机票还会跳水吗?相关话题成为近期社交媒体讨论的热点。
航旅纵横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五一”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超542万张,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1%。同程旅行预测,2025年“五一”假期的旅行热度或将达到2023年以来“五一”假期的峰值。
建议错峰买机票出游
4月24日,去哪儿旅行发布“五一”大数据预测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机票酒店预订量稳中有升。
去哪儿数据显示,不少旅客选择“年假+五一”错峰出行。从客流来看,从4月29日开始起量,到4月30日达到节前高峰。节后客流从5月3日开始攀升,到5月5日达到节日期间最高峰。由于不少旅客利用“年假+五一”错峰晚回,节后一周客流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一直持续到5月11日,长尾效应明显。
机票价格与出行量成正比。5月5日出行的机票平均价格最高,其次是4月30日,节中5月3日的价格最低。去哪儿建议,还未购买机票的旅客,可以考虑错峰买票出游。
飞常准也提示,5月2日出发,5月7日返程,这样购买机票可能便宜很多,还可通过看客座率、机票的舱位来判断机票价格是否会跳水,如果客座率低很有可能就会跳水。此外,航司是从低价舱位开始放舱,卖完后就会不断提价,如果看到目前买的还是低价舱位的话很有可能表明卖得不太好,有可能会降价。
记者还从携程获悉,可以根据所在地来选航空公司,一般来说当地航司都有价格优势,从上海出发就看东航、上航、吉祥航空、春秋航空,在广东就看南航、北京就看国航、四川多看看川航、成都航空。
中长线出游正在释放航空需求。航旅纵横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热门城市依旧是最集中的出发地和目的地。西南及西北方向的旅游航线,预订增幅最为显著。
相较清明假期,“五一”假期多出两天形成的“时间红利”,叠加拼假玩法,将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去哪儿“五一”大数据报告认为,机票、酒店、门票预订情况均超过去年同期。
中长线旅游市场也呈现复苏态势。航班管家预测,2025年“五一”假期民航日均旅客量约214.5万人次,预计同比2024年增长7.6%。携程“五一”预测报告显示,今年“五一”期间跨市住宿订单占比已突破80%。
航司密集加码日韩运力
出境游成为不少游客“五一”的假期首选。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除了北京、成都、上海、昆明等国内热门城市,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境外目的地热度也在攀升。出境游预订热度前五的目的地分别是韩国首尔、日本大阪、日本东京、新加坡、泰国曼谷。此外,吉隆坡、济州岛等热度也较高。
业内人士认为,从短途周边游转向中长线及跨境游,有助于将消费动能向航空、酒店、景区、免税购物等多维度扩散。
热情高涨的出境游市场考验的是航空运力。据航班管家统计,“五一”期间Top20出入境航线日均计划航班量17条,超2019年同期。其中,有8条航线日均计划航班量超2019年同期30%以上。上海-河内、上海-福冈、北京-大阪日均计划航班量恢复率分别为700.0%、235.0%、218.9%。
今年以来,多家航司加密日韩航线供给。东航3月新开成都天府-大阪、烟台-名古屋航线,填补关西与中西部地区航线空白。吉祥航空4月18日开始新增上海/南京至神户直飞航线,至此其日本航线增至14条,覆盖东京、大阪、札幌等8个核心城市。此外,青岛机场日韩航线日均运营量提升至53班次,覆盖首尔、釜山、东京、大阪等10个枢纽。
航线扩容也为“五一”跨境游释放更多低价票与出行选择空间。携程平台预订信息显示,截至4月下旬,上海至大阪单程机票最低390元(含税)。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航司竞争加剧、燃油费下调等因素,预计中日往返机票价格将保持低位波动。
从“量增”到“价升”
东兴证券认为,随着国际线需求恢复,堆积在国内线过剩的运力向国际线回转,国内航线有望借此逐步缓解供给过剩的问题,并带动客座率和票价回升。据统计,3月上市公司国内航线运力投放同比下降约3.2%,国际航线运力投放同比提升约28.9%。
华创证券分析称,根据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司机队建设计划,三家航司25年计划引进飞机194架,退出飞机79架,净增115架。其中,波音飞机计划引进46架,退出波音飞机31架。若扣除波音净增量,三家航司增速下降至3.8%;若考虑不引进,退出维持,增速进一步降至2.6%。
中泰证券研究所交运与煤炭首席分析师杜冲对记者表示,在供给端,新增飞机,尤其是波音飞机,引进增速放缓或继续超预期,存量飞机利用率正逐步恢复,运力增速出现逐年下滑迹象。
伴随运力结构性调整,供需关系正发生变化。据航班管家统计,2025年一季度民航整体客座率达83.8%,整体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与2019年持平。
“从需求端来看,公商务旅客韧性较强,银发经济将持续发展,航空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在票价端,客座率不断创新高的局面下,叠加有关部门加强价格监管,票价提升基础较强。”杜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