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莱雅要上港股了。
这家2017年就在A股上市的“国货美妆第一股”,刚刚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若顺利推进,将成为国内首家“A+H”双地上市的本土美妆企业。这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里程碑,更意味着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一个标志性时刻——我们终于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冲击全球前十的本土集团型美妆公司。
事情的节奏很清晰:2025年8月,董事会通过赴港上市议案;10月27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0月30日,正式向港交所递表,中金和瑞银联席保荐。背后逻辑也很明确——国际化。珀莱雅在招股书中直言,募资将用于研发创新、品牌出海、智能制造以及潜在的海外并购。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二代”侯亚孟接任总经理一年之后。
这家公司有多强?2024年营收突破107.78亿元,是首个迈过百亿门槛的国产美妆上市公司。主品牌“珀莱雅”在线上渠道已是第一大护肤品牌,旗下彩棠位列国货彩妆前三,Off&Relax也在防脱精华品类进入前三。它还是唯一一家获得2025年国际化妆品化学家协会联合会基础研究奖的中国公司,拥有282项中国专利,研发投入连续三年增长。
但我也看到一些值得深思的变化。过去几年高歌猛进的增长正在放缓,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仅7.21%,主品牌收入甚至出现微降。销售费用高达51.61亿元,占营收近一半,“重营销”的标签依然难甩。与此同时,管理层迎来大换血:CFO来自欧莱雅,CMO是泡泡玛特前将,首席科学官、数字官等关键岗位均引入具备国际背景的职业经理人。老将陆续退场,风格明显转向资本化与全球化。
我始终认为,这次赴港上市不只是为了融资。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美妆企业从“流量驱动”走向“系统输出”的转折点。珀莱雅想做的不是单品牌爆款,而是复制一个类似欧莱雅式的多品牌矩阵——通过投资花知晓、布局巴黎分公司、推进婴童护肤与香水赛道,并购显然已成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抓手。
但挑战同样真实存在。如何整合不同调性的品牌?怎样避免对单一渠道和大单品的依赖?尤其是当“二代”掌舵,在保持原有战斗力的同时完成组织升级,这从来都不是易事。
不过话说回来,能在这个阶段主动求变、向外突围的企业,已经比大多数走得更远。如果真能实现“A+H”双轮驱动,我对它兑现“十年进入全球前十”的目标,愿意保留一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