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立案!海南华铁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调查
海南华铁(603300.SH)于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正式立案调查。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此前,公司在9月30日公告,其子公司与杭州“X公司”签订的36.9亿元算力服务合同突然终止,而该合同曾在今年3月公告时被视为重大利好,推动股价短期内大幅上涨。如今合同“快闪”告吹,叠加监管立案,市场质疑声四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合同签署初期,公司曾公开表示该协议“有利于提升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但在终止公告中却称“不影响正常经营”“不损害股东利益”,前后口径反差明显。更令人费解的是,交易对手方始终以“X公司”代称,未披露真实身份,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其交易真实性的怀疑。
股东火线增持难掩信任危机
就在被立案调查的次日,海南华铁接连发布两则增持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兼总经理胡丹锋计划增持3000万至5000万元;公司实控人一致行动人海南金控也宣布拟增持2500万至5000万元。 表面看是“用真金白银表达信心”,但结合时间点来看,更像是在舆论风暴中试图稳定市场情绪。
事实上,从资金流向看,市场已提前“用脚投票”。数据显示,近五日主力净流入达-6.93亿元,今日单日净流出1.63亿元,股价自3月高点已累计下跌超44%,技术面显示空方占优,短期支撑位下看6.86元。
我怎么看这起事件?
说实话,看到这个案例,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观察者,我认为海南华铁的问题远不止一次信息披露瑕疵那么简单。
首先,36.9亿元的大单说没就没,且交易对手神秘莫测,这本身就极不寻常。正常商业合作,尤其是涉及数年周期、近40亿规模的算力订单,理应经过充分尽调和公告披露。可这家公司既不公布对方全称,也不说明解约具体原因,等于是把投资者当盲人牵着走。
其次,从股东结构变化来看,一季度股东户数从不到5万激增至21万,户均持股从4万多股骤降到不足1万股,典型的“筹码向散户转移”模式。而同期多家机构如“领会108号单一资金信托”、国泰海通证券相关产品等大幅减持, timing之精准,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下的“高位接盘”风险。
我始终认为,资本市场可以容忍企业转型失败,但绝不该纵容利用模糊信息制造预期、拉动股价后悄然离场的行为。这次证监会立案,或许只是揭开盖子的第一步。如果最终查实存在虚假陈述或内幕交易,那这就不只是一个公司治理问题,而是对市场诚信底线的挑战。
眼下股东虽喊出“增持”,但没有透明度的增持,很难换来真正的信任。接下来,我将持续关注立案进展以及公司对算力合同全过程的说明。毕竟,投资者要的不是口号,而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