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沈童报道
10月9日,国庆节后首个交易日,海南华铁(603300)开盘即一字跌停,股价报收8.71元/股,封单金额超过14亿元。这一惨淡表现直接源自国庆前夜公司发布的一则公告——子公司那份曾引发市场轰动的36.9亿元算力服务协议突然终止。

9月30日晚,海南华铁宣布,全资子公司海南华铁大黄蜂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与“杭州X公司”签署的《算力服务协议》正式解除。这份原定为期5年、总金额高达36.9亿元的合同,在签署后的七个月内未产生任何采购订单,最终“无疾而终”。
2025年3月5日,海南华铁当时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与“杭州X公司”签订了《算力服务协议》。根据协议,华铁大黄蜂将向X公司提供算力服务,服务期长达5年,预计合同总金额高达36.9亿元。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海南华铁2025年中期收入的1.32倍,对公司业务构成举足轻重。
然而,这份巨额协议自诞生之日起就笼罩在神秘色彩中,合作方“杭州X公司”的真实身份始终未对外公开。在当时的公告中,海南华铁解释称,客户名称等信息涉及商业秘密,按照规则披露将导致违约或可能引致不当竞争。
因此,公司对本次交易的部分信息进行了豁免披露。即使在合同解除的公告中,该公司身份依然成谜。
经过7个多月的等待,这份备受市场关注的算力服务协议最终无疾而终。
根据海南华铁发布的终止公告,解除协议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原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已较签署时发生较大变化;二是该协议自签订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
公司强调,原协议尚未履行且与X公司无其他正在履行的算力协议,本次未产生实际的采购成本或资本性支出。此外,也未进行设备交付及验收环节,未对公司的当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
业内分析指出,这份协议本质上是一份框架协议,既无预付款机制,也未明确GPU型号、算力规模、交付时间等核心条款,与行业通行的“预付定金锁定资源”做法相去甚远。有从业者直言:“这更像一份意向声明,而非可执行的业务合同。”
值得关注的是,这份36.9亿元的协议曾直接引爆了海南华铁的股价。
从基本面看,海南华铁传统主业是建筑机械设备租赁,近年来却积极向算力领域拓展。这份大单的公布使海南华铁一跃成为“算力黑马”。今年3月协议公布后,公司股价从今年1月的4.76元/股飙升至3月的13.25元/股,期间涨幅近3倍,成为一季度的算力大牛股。
股价的辉煌表现与后来的股东减持时间点引人关注。8月14日,海南华铁披露,公司第二大股东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在2025年9月8日至12月7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422.95万股,占总股本的2.22%。以公告当日收盘价10.96元计算,这笔减持计划套现金额高达约4.85亿元。而在高点前后,“牛散”章建平等重要股东也陆续减持离场。
监管层的反应极为迅速。在海南华铁发布终止公告的同一日,上交所就对该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处理事由为“就公司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监管工作函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表明监管层已密切关注此事可能涉及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问题。截至目前,海南华铁尚未对监管工作函作出公开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36.9亿元大单终止的同时,海南华铁仍在持续推进其他算力合作。2025年7月,海南华铁与安徽海马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服务金额达10亿元人民币。
公司称此次合作标志着海南华铁算力服务实现重要突破,成功开辟推理算力服务的全新赛道。目前海南华铁累计披露算力合同金额达66.7亿元,扣除此次终止的36.9亿元,仍有约20亿待履行。
但市场的信任一旦受损,重建将异常艰难。
10月8日晚间,海南华铁披露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及总经理胡丹锋终止减持计划,并拟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

当前,胡丹锋持股比例为8.86%。这一举措显然是想稳住市场情绪。国庆节后开盘的14亿元资金封死跌停,反映了投资者对于海南华铁的信心崩塌。从高位减持到终止减持并承诺增持,这一转变无法完全消除市场的疑虑。
一份从未执行的36.9亿元协议,从高调宣布到悄然终止,期间公司股价实现近3倍涨幅,随后重要股东宣布减持计划——这一系列事件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时间线。
监管函件既出,表明监管层已密切关注此事。然而,这份神秘协议的来龙去脉,以及海南华铁在算力领域的真实业务能力,仍有待公司给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