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铁一字跌停,封单额超14亿元。这一极端行情的导火索,是公司此前公告其全资子公司终止了与“杭州X公司”签订的36.9亿元算力服务协议。该合同原为五年期框架,金额相当于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的1.32倍,曾被市场视为其转型算力领域的核心支撑。然而,协议签署七个多月来始终处于“零交付、零成本、零履行”状态,最终由公司主动解除,且未提及任何违约金诉求。
合同终止背后疑点重重。尽管原协议明确约定,若客户单方面解约需支付合同总额20%的违约金并补足损失,但海南华铁却选择主动解约,且未主张赔偿。公司解释称,因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变化,且未收到采购订单,故决定终止合作。但业内分析指出,此类大额订单通常要求客户预付定金以锁定资源,而该协议既无预付款机制,也未明确GPU型号、算力规模、交付时间等关键条款,更接近于一份意向性框架协议,实际履约不确定性极高。
客户身份至今成谜。交易对手方仅以“杭州X公司”代称,公司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披露具体信息。这种高度保密在缺乏实质履约进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真实性的质疑。第一财经援引算力行业从业者观点指出,该协议本质上不具备刚性约束力,难以构成可执行的业务合同。
资本运作轨迹引发联想。在合同公布前后,公司股价从年初低点4.76元一度飙升至13.25元,涨幅近三倍。期间,“牛散”章建平于一季度新进成为第三大股东,市值一度达8.99亿元,但在二季度已从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与此同时,第二大股东兼总经理胡丹锋曾于8月宣布减持计划,但在合同终止后迅速改口,宣布终止减持并拟增持3000万至5000万元股份,意图稳定投资者信心。
监管已介入调查。上交所于9月30日当晚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就重大合同终止事项明确监管要求,对象涵盖上市公司及董监高人员。此举反映出监管层对信息披露完整性与合规性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公司主业长期“增收不增利”、资产负债率高达73.77%的背景下,其跨界布局算力的可行性本就受到质疑。2024年5月,上交所曾就其10亿元智能算力投资计划提出问询,要求说明筹资安排的可实现性。
随着这一最大订单的告吹,海南华铁累计签订的66.7亿元算力合同叙事遭受重创。尽管公司声称仍有20多亿元订单待履行,且不会影响长期战略部署,但市场信心已然动摇。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企业在热门赛道布局中的浮躁倾向,也凸显了投资者在面对模糊信息披露时的识别难度。在缺乏透明度与实质性履约保障的情况下,再宏大的概念叙事也可能迅速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