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高血净闪电停牌,上市五个月就搞大动作
威高血净(603014.SH)宣布筹划发行股份收购威高普瑞100%股权,并将于2025年10月20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这起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标的公司“威高普瑞”主营医用包装材料制造与医疗器械生产销售,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约1.06亿元。交易完成后,该公司将成为威高血净的全资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的三方转让方——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即港股上市的“威高股份”,01066.HK)、威海盛熙企业管理咨询中心、以及新近于2025年8月成立的威海瑞明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均为“威高系”关联方。其中,威高股份持有威高普瑞94.07%股权,且是威高血净的第二大股东,而两家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也均带有“威高”背景。因此,这笔交易本质上是一次集团内部资产整合,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这不是并购,是“兄弟分家”
说实话,看到这个公告我并不意外。威高血净今年5月才登陆A股,上市不到半年就启动重组,节奏快得惊人。但细想之下,这恰恰反映出“威高系”掌门人陈学利的战略意图:借力资本市场,快速梳理旗下医疗板块资产。
从协同性来看,威高血净主打血液透析器和透析管路,是国内市占率第一的企业(2023年分别为32.5%和31.8%),而威高普瑞专注医用包装材料,特别是预灌封注射器等高值耗材包装,两者在供应链上存在天然衔接。尤其是在当前带量采购持续推进、“两票制”压缩流通利润的大环境下,向上游延伸、强化成本控制和供应稳定性,几乎是龙头企业的必选项。
我更关注的是那个8月刚成立的“威海瑞明”。这么短时间内设立并参与交易,极可能是为本次重组搭建的持股或激励平台。这也说明,整个交易早有预谋,并非临时起意。
整合红利可期,但别忽视审批风险
站在投资者角度,这种集团内资产注入通常被视为利好。一方面避免了同业竞争,另一方面提升了上市公司资产完整性和盈利能力。再加上威高血净刚发布半年报,上半年营收增长8.52%,净利润增长10.11%,经营基本面稳健,还同步推出了每10股派1.5756元的分红方案,显示出一定的股东回报意识。
但从资金面看,近期主力资金略有流出迹象,行业整体也处于净流出状态,市场情绪偏谨慎。技术面上,股价短期处于震荡下行趋势,空方略占优势。这意味着消息虽正面,但短期能否兑现还需观察复牌后的市场反应。
我认为,这次重组最大的不确定性不在业务逻辑,而在审批进度和最终估值。毕竟重大资产重组需经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获得监管核准。如果后续披露的对价过高,也可能引发中小股东质疑。
总的来说,这是“威高系”资本棋局中的关键落子。我对这次整合持审慎乐观态度——逻辑通顺、协同明确,只要流程顺利,有望成为上市后首份亮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