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吉视传媒与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吉高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展开深度协作,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慧交通场景中的融合应用。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吉林省在“数字吉林”建设上的又一关键落子,也意味着传统广电运营商正加速向数字底座服务商转型。
根据官方消息,签约仪式由吉视传媒董事长由志强与吉高集团董事长谢忠岩共同见证,双方团队就“市场拓展”“项目协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多项创新性合作设想。值得一提的是,谢忠岩一行还实地参观了吉视传媒客户体验中心,重点考察了其在智慧广电、数据要素运营等方面的技术成果,显示出对吉视传媒数字化能力的高度认可。此次合作的核心目标是构建跨部门、跨行业数据共享体系,为公路设施数字化升级提供支撑。
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政企合作,而是地方国企在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一次主动突围。吉视传媒作为省级广电网络运营商,近年来一直在寻找除传统有线电视之外的增长曲线。从公开资料看,它布局了AIGC实验室、参投短剧内容、自研万兆芯片,甚至持股银行,动作频频。但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仍亏损3.46亿元,营收增长仅3%——概念很热闹,业绩却没跟上。
可这次和吉高集团的合作,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可能性。高速公路系统拥有海量实时数据:车流、路况、收费、应急响应……而吉视传媒具备全省覆盖的光纤网络和一定的算力基础。如果真能打通这些数据资源,做实“交通数字底座”,那它的角色就不再是管道商,而是区域级数字基础设施的参与者。这种定位转变,远比蹭AI或短剧热点更有长期价值。
更值得玩味的是,吉高集团本身也在推进智慧交通、低空经济等新业务。双方优势互补明显:一个有场景和数据,一个有网络和技术。若后续能落地具体项目,比如基于AI的路网调度平台,或是融合5G+边缘计算的高速应急通信系统,完全有可能打造出东北地区可复制的智慧交通样板工程。
当然,我也保持谨慎。过去不少类似战略合作最终停留在“签个约、开个会”层面。吉视传媒当前主力资金轻度控盘、股东虽有外资增持但整体筹码分散,说明市场仍持观望态度。真正考验在于,接下来能否拿出可量化的项目进展和收入转化路径。
总的来说,这次合作未必能立刻扭转吉视传媒的亏损局面,但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从内容消费端走向产业服务端。在一个拼硬实力的赛道里,比起讲故事,我更愿意看到它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