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4 05:35:00 股吧网页版
风电行业转出新空间
来源:经济日报

  从漂浮式基础到大容量机组的全链条技术,全力突破深远海风电开发难题;适配沙漠戈壁高温、高沙尘环境的“定制化”机组,保障沙戈荒风电基地建设全力推进;覆盖“装备—衍生—服务”的完整风电产业生态,尽显多元化发展活力……在近日举办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随处可见风电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最新成果。

  当前正值全球能源转型从战略共识转向全面行动的重要阶段,中国风电行业如何整合全链力量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锚定50亿千瓦装机目标

  “十四五”以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实现跃升式发展。截至目前,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已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正进入年均新增装机1亿千瓦以上的新阶段。同时,我国风电整机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已实现对57个国家的机组出口,7家整机商已在海外建厂或正在推进建厂计划。

  在近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100多个国家提交新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和承诺。我国也正式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风电将在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三北”地区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75亿千瓦,通过本地消纳与跨区平衡,可提供低成本电力供应;中东南部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25亿千瓦,因地制宜集约发展空间广阔;离岸300公里范围内海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27亿千瓦,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

  为推进风电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10月20日,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电力专委会名誉会长毕亚雄在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代表中国风电产业发布《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要锚定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实现50亿千瓦风电装机。在他看来,风电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风电已经成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电源,可以更经济的方式推进能源转型、实现气候目标。

  按相关国际组织预测,为实现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到2030年全球需累计开发风电27亿千瓦,到2035年风电累计装机达到43亿千瓦以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中国风电未来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千瓦。

  AI成破内卷重要工具

  “反内卷”,是当下新能源行业的重要议题之一。上一届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期间,多家风电整机商共同签订《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旨在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过去一年,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风电行业针对“反内卷”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优化招投标规则、提高技术标权重、杜绝最低价中标。秦海岩认为,风电行业“反内卷”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上半年,风电整机中标价普遍回升,各机型中标价格已全部高于其最低成本价,行业低价恶性竞争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产业链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当前,新能源全面进入电力市场化交易新阶段,风电行业正经历一场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深刻变革。对风电行业而言,这不仅是电价机制的重塑,更是发展逻辑的根本转变。对此,整机企业积极调整策略,将资源聚焦于更具并网友好性、更具多场景可靠性、更高发电效率的机型。其中,人工智能成为重要技术依托。

  今年国际风能展览会上,风电企业不约而同地推出了AI融合的风电创新装备。远景能源发布行业首个伽利略AI风机和全球首个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以更灵活精准的发电策略和更高的可靠性,率先进入物理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应用的新阶段。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娄益民介绍,“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将风机和储能集于一身,就像一座独立的小型发电站。结合我们自主研发的‘远景天机’气象大模型和‘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它化身聪明的电力‘交易员’,能让风电场收益提升20%以上”。

  中国中车同样将AI技术广泛用于风电设备及运维,通过AI优化能效及磁路分配,实现精准电流控制,增强复杂电网条件下的风场并网稳定性。配备高耐候绝缘系统与AI环境监测模型,智能应对海上高湿、高盐雾环境,保障长期可靠运行。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委员陆一川表示,智能算法参与电力交易的全流程可实现分钟级响应。海量数据与大模型高效协同,远高于过去的人工效率,有效破解了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和电价波动双重不确定性的行业性难题。

  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认为,未来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从装机容量和资产规模转向“人工智能资产”的规模。“物理人工智能主导下的能源大模型,必将推动绿色能源转型,赋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也必将终结行业同质化的‘内卷’竞争,实现良性发展的理性繁荣。”

  风电出海浪潮涌动

  “走出去”,也是不少风电企业破内卷的重要选择。“十四五”期间,中国风电机组出口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风电机组新增出口容量为519.37万千瓦,同比增长41.7%。截至2024年底,中国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容量为2078.78万千瓦,分布于57个国家。

  当前,中国风电出海正实现从单一设备出口向涵盖技术、标准与服务的综合体系输出转型。面对不同区域的并网要求与碳足迹管理等国际市场准则,产业链致力于构建更具韧性、互信的全球供应网络。“通过在全球建立较为完善的配套体系,加上中国风电整机企业能够提供极具技术、质量、价格竞争力的丰富机组产品组合,中国风电机组出口逐步打开了局面。”秦海岩说。

  从主流厂商出海情况来看,风机订单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远景能源蝉联风电项目总中标量全球第一。2024年远景能源以创纪录的38.6吉瓦风机订单位居全球榜首,其中,出口订单量为10吉瓦,引领中国本土整机商占领国际头部企业位置。

  “我们坚决看好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出海。”娄益民说,国际市场不仅是中国风电技术和产品的增量市场,也是一个检验提升中国新能源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谈及中国企业优势,他认为,近年来全球一半以上的风电装机增量来自中国,量变引发质变,巨大的装机规模和多元应用场景,促成了中国风电全方位蓬勃发展,使得中国整机厂在供应链完备性、成熟度,以及服务响应能力方面都具备显著优势,走出国门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还有系统性、全栈式的解决方案。

  与国内市场相比,海外市场不确定性更强。通过采取本地化策略,中国风电企业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目标市场特点。秦海岩建议,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要注重本地化,借助本地化生产等方式与各国风电开发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在带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成本、经验等优势,为各国带来先进且经济的风电设备及方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