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浩瀚,探索无限。中国卫通正以航天强国战略为引领,在卫星互联网的黄金赛道上蓄势腾飞。
作为我国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中国卫通(601698.SH)肩负着保障国家卫星通信广播和信息传输安全的重任。
近年来,公司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重构重塑推动高质量发展。随着2025年半年报的发布,虽然净利润因非经常性因素出现下滑,但营收稳步增长,核心业务展现出强劲韧性。
---
01 国家战略背书,稀缺资源构筑护城河
中国卫通拥有垄断性的卫星资源优势。公司运营18颗高轨通信广播卫星,覆盖亚太、非洲、欧洲等区域,国内市场份额超80%,全球排名亚洲第二、世界第六。
中星9C、中星26号等高通量卫星单星容量达50Gbps,可支持4K/8K超高清传输和高速数据服务。公司还独家持有国内卫星通信基础电信业务牌照,掌握稀缺的Ka频段资源,为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预留关键入口。
2025年8月,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户” 的目标,并首次将手机直连卫星、低空经济融合应用等纳入国家战略框架。
02 业绩展现韧性,北斗业务成新增长点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1亿元,同比增长6.33%,证明主营业务需求持续稳定。
尽管净利润因上年同期确认卫星保险理赔收入而同比下降55.59%,但扣非净利润降幅仅为17.38%,显示核心业务仍然稳健。
更值得关注的是,北斗相关业务收入同比激增38%,占比首次突破30%,成为增长新引擎。公司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推动“不换卡不换号”模式,2025年消费级卫星互联网套餐用户数已突破50万。
03 深度布局卫星互联网,卡位6G未来
中国卫通正在从传统的卫星运营服务商向“卫星互联网生态构建者”转型。
公司内部重组被业内称为“雷霆计划”,原宽带事业部和业务运行中心被裁撤,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产品中心和运营服务中心,目标直指2026年前推出一系列颠覆性产品。
在低轨卫星互联网领域,中国星网(中国卫通的控股子公司)在短短16天内连续完成4次发射,刷新我国低轨卫星组网的发射密度纪录。这种“中国速度”背后,是我国航天工业体系技术-管理-资源协同能力的显著提升。
公司积极参与有关部委十五五规划的论证调研工作,推动将高通量卫星网络作为未来应急体系中的主要应急通信手段。Ka高通量卫星互联网已经纳入林草行业部省两级森林防火应急装备采购技术规范。
04 国际化布局加速,一带一路市场突破
在境外市场,公司依托优质卫星网络和多样终端产品,为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卫星传输服务。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东南亚市场取得显著突破:在印尼完成农村普遍服务项目签约,在老挝成功部署卫星互联网终端,在泰国推动高通量卫星落地。
公司与乌兹别克卫星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开展卫星业务测试,中亚市场开拓取得积极进展。境外收入占比已达24.48%,国际化布局初显成效。
05 技术实力持续提升,自主研发成果显著
中国卫通始终坚持技术自主创新,2024年研发投入7997万元(同比+15.98%),重点投向低轨卫星终端、星地融合技术、6G太赫兹通信等领域。
公司已申请相关专利超300项,其中北斗相关专利占比超过20%,覆盖定位、通信、授时等核心技术。
2025年,公司成功发射中星10R、中星9C卫星。中星9C卫星采用国内自主研发平台,增强了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区域覆盖能力。该星投入使用后,实现了我国在轨广播电视专用传输和直播卫星全面国产化。
06 投资价值分析,未来增长可期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公司市盈率(TTM)较高,主要因卫星互联网业务尚未完全兑现盈利。但机构预测2025-2027年EPS复合增速达26%,对应2025年PE仅50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
公司现金流健康,经营性现金流连续6个季度为正,中期每股分红0.08元,股息率约2%,在TMT板块中较为稀缺。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228.1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7.53亿元,资产负债率仅12.13%,财务结构稳健。
---
低轨卫星组网正在加速,手机直连卫星牌照发放渐行渐近,中国卫通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的戴维斯双击。
星空无垠,征程漫漫。中国卫通这位卫星通信领域的“国家队”选手,正在开启属于自己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