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最近又在储能赛道投下一颗“重磅炸弹”——10月,公司旗下联合体中标东营广饶大王镇200MW/8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EPC总承包,合同金额高达7.91亿元。这不仅是今年中国电建在新能源领域拿下的最大单一储能订单之一,也标志着山东在构建大规模新型储能体系上迈出关键一步。
该项目位于广饶县大王镇军屯村,利用现有工厂场地建设,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以户外集装箱形式布置,设计运行年限为25年,并在第11年进行一次电池更换。根据中标公告,由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与东营方大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7.95亿元报价中标,折合单价低至0.994元/Wh,显示出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与市场竞争力。项目招标方为燕开(广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2024年4月,注册资本1.05亿元,背后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黄文明。
作为国内能源工程建设的“国家队”,中国电建近年来持续加码新能源投资与运营板块。从公开资料看,其主营业务涵盖工程承包、电力投资、勘测设计等多个环节,已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尤其是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公司在山东等地积极布局海上光伏、火电升级、新能源园区等项目,而此次中标的大型独立储能电站,正是其深度参与地方能源转型的又一力作。
我在追踪中国电建的发展路径时发现,它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施工队”。如今的中国电建,正在通过“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实现角色升级。特别是在山东市场,公司不仅设有两家全资子公司——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和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还深度参与多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逐步构建起绿色能源生态闭环。
从财务表现来看,当前中国电建股价为5.44元,日内涨幅0.18%,成交额达2.22亿元,市场交投保持稳定。虽然短期股价波动不大,但这类实打实的大额订单积累,长期来看无疑将增厚公司业绩底盘。尤其在储能系统单价持续下探的背景下,能以接近1元/Wh的价格拿下如此规模的项目,说明中国电建在技术和成本管理上已具备显著优势。
我始终认为,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的今天,像中国电建这样兼具资金实力、技术经验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在储能商业化落地过程中占据先机。这一单7.91亿元的项目,不只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其在新能源时代重塑行业地位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