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建前三季度新签合同破9000亿
中国电建2025年前三季度新签合同总额达9045.27亿元,同比增长5.04%,这一数据在近期披露的基建类央企中尤为亮眼。公司在10月20日晚发布的公告中指出,海外合同表现强劲,新签境外合同额达2137.54亿元,同比大增21.45%,占总合同额比重接近23.63%。其中,与沙特阿菲夫可再生能源公司签署的两个光伏项目合计金额约117.19亿元,成为其国际化战略落地的重要标志。
从结构上看,传统能源电力仍是基本盘——该板块前三季度新签合同达5852.28亿元,占总合同额的64.7%。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基建”领域的快速崛起:抽水蓄能项目新签合同653.86亿元,同比增长15.26%;新型储能和数字化业务分别斩获366.98亿元和123.33亿元的新签合同。这表明中国电建正在由传统基建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转型。
# 不只是“盖房子”,它在重构增长逻辑
看到这份成绩单,我第一反应是:这已经不是我们印象中那个单纯靠修路架桥拉动营收的工程企业了。虽然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电建的增长引擎明显在切换。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数字化项目这些高技术含量、政策导向明确的领域,正成为其订单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我在翻阅财报和经营简报时注意到一个细节:仅前三季度就签下407个抽水蓄能项目,这个数字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考虑到国家能源局近期多次强调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这类项目不仅具备稳定现金流特性,还契合双碳目标下的长期布局。而数字化业务拿下290个项目,说明公司在智慧能源、智能电网等方向也在积极卡位。
更重要的是,它的海外拓展不再是“低价换市场”的老路。像沙特百亿元级光伏大单,体现的是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和国际认可度的提升。这种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国际化。
# 我怎么看这只“中字头”龙头?
说实话,当我看到中国电建净利润同比下降14.39%时,并没有太意外。这类重资产、长周期的企业,在原材料波动、项目结算节奏影响下,短期盈利起伏很正常。但我更关注的是它的订单结构优化和战略纵深。
当前股价处于技术面压力位附近,主力资金今日净流入1.21亿元,虽五日累计仍为流出,但结合“一带一路”峰会预期升温、冬季能源保供推进等因素,市场情绪确有回暖迹象。我认为,这家公司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少数能同时承接国家能源安全、绿色转型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三大战略任务的央企平台。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资产负债率偏高、货币资金占比偏低,都是真实存在的挑战。但如果它能持续将高增长的“新基建”订单转化为盈利能力,我对中长期走势依然保持谨慎乐观。毕竟,9000亿不是终点,而是新模式跑通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