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车展刚一开幕,魏牌就扔出一枚重磅“宣言”:CEO冯复之在发布会上直言,“长城打死不做增程,Hi4就是长城的技术底气。”这句话不仅定调了魏牌未来的技术路线,也再次将长城汽车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战略选择推到了聚光灯下。
在这场发布会上,长城汽车同步推出了两项重磅技术——VLA辅助驾驶大模型和全新一代辅助驾驶系统CP Master,且均首发落地于魏牌车型。这意味着,用户未来可通过语音指令实现车辆起步、靠边停车、转弯等操作,真正实现“动口不动手”的智能驾驶体验。官方将CP Master称为“大师级出行伙伴”,足见其对这套系统的信心。与此同时,魏牌蓝山累计销量已突破11万台,辅助驾驶里程达2.43亿公里,AEB功能成功避免潜在碰撞9.4万次,用户渗透率高达96.7%,数据背后是实打实的市场验证。
此次车展,魏牌还带来了全新高山家族、新蓝山以及新摩卡Hi4三大车型,全系标配Hi4智能四驱系统。今年前10个月,魏牌累计销量超8.2万台,同比增长2倍,成交均价持续稳居行业头部,品牌焕新成效初显。
看到这一幕,我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自主品牌进阶路径的观察者,说实话是既意外也不意外。意外的是,在增程式电动车几乎成为多数车企“过渡首选”的当下,长城仍如此坚决地划清界限;不意外的是,这正是长城一贯的风格——押注重投入、高门槛的技术自研,而不是走“短平快”的路线。
我始终认为,不做增程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长城选择了一条更难但更可控的技术路径。Hi4系统不仅是四驱,更是长城在混动架构、能量管理、电控系统上的集大成者。而如今叠加VLA大模型和CP Master,意味着它正在把智能化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非依赖外部智驾方案商。
相比之下,许多品牌虽然在增程上跑得快,却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而长城的做法,更像是在下一盘慢棋——用全栈自研构建壁垒,用真实场景数据反哺迭代。当然,这条路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时间投入,但从魏牌销量逆势增长、均价不降反升来看,市场已经开始给出正向反馈。
说到底,这场发布会不只是新车新技术的展示,更是一次战略定力的宣示。在一个容易被短期流量裹挟的时代,还能坚持技术长期主义的车企,值得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