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欧拉5预售开启,魏建军却在发布会前夕给行业泼了一盆冷水。11月12日,欧拉品牌焕新后的首款车型——欧拉5正式开启预售,起售价10.98万元,试图以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切入竞争激烈的A级纯电SUV市场。这本该是一场聚焦产品与销量的营销战役,但真正引发业内关注的,却是长城董事长魏建军那句直白警告:“电动化如果十年还闭环不了,产业后果不堪设想。”
这话听着刺耳,但细想并不意外。当前新能源车市看似火热,渗透率已突破57%,自主品牌更是逼近78%。可在这片繁荣之下,不少企业仍靠资本输血、依赖政策补贴过活。魏建军称之为“啃老式”电动化,一旦外部支持减弱,立刻难以为继。他不否认技术投入的重要性,但更强调研发效率与商业闭环——“能用低投入创造高利润,才是真本事”。在他看来,百亿研发投入若换不来有价值的产品,不过是数字游戏。
我听得出他话里的焦虑。长城不是没发力新能源,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32%,达到27.85万辆,研发投入也增至66.36亿元。可横向对比,吉利新能源渗透率已达54%,而长城只有约30%。在比亚迪元PLUS、埃安AION Y早已站稳脚跟的市场里,欧拉5作为后来者,定价谈不上突出,品牌认知又处于转型阵痛期,“女性汽车”的标签还没完全撕掉,就要抢攻全年龄段用户,难度可想而知。
但我反而欣赏魏建军这份清醒。当别人忙着讲故事、炒概念时,他还在谈盈利、谈效率、谈可持续。小鹏让机器人走两步股价就能起飞,他说“一点也不羡慕”;团队让他穿亮色卫衣配合年轻化传播,他照做,但心里清楚:形象可以变,战略不能飘。他对电竞、对年轻人文化的靠近,并非作秀,而是一种主动适应——他知道,车企老板不再只需要懂机械,还得理解这个时代的情绪和节奏。
更关键的是全球化布局。欧拉5改名、出海,2026年要进入欧洲、澳洲、南美,背后是巴西工厂落地、本地化生产跟进。这不是简单卖车,而是构建长期竞争力。比起短期销量冲高,这条路更慢,但也更稳。
在我看来,长城未必跑得最快,但它可能是少数还在认真思考“怎么活下去”的车企。行业终将从喧嚣回归理性,而活到最后的,不会是烧钱最猛的那个,而是最先实现自我造血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