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10月销量突破14.3万辆,同比增长22.5%,单月新能源车销量逼近4.6万辆,海外销售超5.7万辆——这组数据背后,不只是增长,更是一场战略转型的全面兑现。作为业内观察者,我认为,长城正从“燃油霸主”向“多极驱动”的全球车企加速跃迁。
四大引擎齐发力,销量高增长有迹可循
从产销快报看,10月14.31万辆的销量同比大增22.5%,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我们拆解发现,这一增长并非单一品牌拉动,而是新能源、高端化、海外市场、方盒子车型四大板块协同共振的结果。
首先是新能源板块,10月销量达46,155辆,占整体销量比重已接近32.3%。虽然欧拉品牌仍在调整期(累计同比下滑33%),但魏牌新能源表现抢眼——WEY品牌单月销量同比增长95.8%,前三季度同比增幅高达96.35%,成为集团增长最快的品牌,印证了其在插混MPV等高端细分市场的突破。
其次,2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持续放量。三季度数据显示,此类车型销量占比已达28.6%,全新坦克500、魏牌高山等产品成功打破自主品牌价格天花板,单车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这也解释了为何在营收同比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出现短期承压——高价值车型的渠道升级与品牌投入正在前置释放。
全球化布局进入收获期,“生态出海”构建长期壁垒
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市场的爆发。10月海外销量达57,158辆,同比增长28.68%,占当月总销量近40%。巴西工厂竣工投产、欧洲投资人集体签约,标志着长城从“产品出口”迈向“本地化运营”的深度出海阶段。
目前,长城已在泰国、巴西、厄瓜多尔等地建立生产基地,拥有超1400家海外渠道和1500万全球用户。这种“研产销服”一体化的生态出海模式,不仅规避了贸易壁垒,更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为后续高价值车型出海铺平道路。
此外,“方盒子”硬派SUV品类持续走强,坦克300/400/500系列与哈弗大狗等车型10月合计销量超6.5万辆,同比增长23.1%,既满足个性化需求,又带来更高利润空间,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