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三季度营收销量双创新高
长城汽车刚刚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季度答卷。根据其最新披露的财报,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12.47亿元,同比增长20.51%,环比增长17.07%,创下历史最佳第三季度营收表现;同期销售新车35.36万辆,同比增长20.20%,同样刷新了单季销量纪录。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增长并非来自低价冲量,而是伴随着产品结构优化和品牌价值跃升——单车平均指导价首次突破18万元,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同比大增40.83%。
这背后是多条战线的协同发力。新能源方面,三季度销售11.80万辆,同比激增49.21%;海外市场单季出口13.65万辆,环比增幅高达27.87%。从产品看,魏牌全新高山9月销量达8560辆,登顶中国MPV市场销冠;全新坦克500上市即热销,9月售出7086辆,展现出强劲溢价能力。哈弗大狗、猛龙等改款车型也延续“上市即上量”的势头,夯实基本盘。
品牌向上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产品力兑现
说实话,看到这份成绩单,我并不意外。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自主品牌的观察者,我认为长城汽车正在经历一场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跃迁。过去人们提到长城,第一反应是“性价比”、“皮实耐用”,但现在,它已经能用高端产品打动消费者钱包。
比如魏牌高山系列,精准切入家庭用户对空间、安全与智能化的需求,把MPV从“商务专车”变成了“移动客厅”;而坦克品牌则通过Hi4-T/Z技术体系,在硬派越野基础上叠加豪华配置与智能体验,让小众品类走向大众高端化。这种差异化定位避免了内卷式竞争,也让品牌真正具备了定价权。
更重要的是,这种升级是有技术支撑的。Coffee Pilot Ultra辅助驾驶系统实现无图领航,Coffee OS 3智慧座舱强调“五好”交互体验,这些都不是堆配置,而是围绕用户场景打磨的结果。正如资料所显示,长城已从智能驾驶领域的“追随者”迈向“引领者”。
全球化不再是“卖车”,而是生态落地
让我最看好的,还是它的全球化战略。当前很多车企出海仍停留在贸易模式,而长城已在推进“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本地化。巴西工厂投产、澳洲市占率持续提升、欧洲投资人集体签约……这些都不是短期行为。
尤其是在巴西,不仅建厂生产,还针对当地79.1%灵活燃料需求研发乙醇插混系统,并推动其纳入技术标准草案——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开始参与规则制定。在澳洲赞助冲浪、铁人三项等本土IP,则是在做品牌文化融合。这种“生态出海”模式,抗风险能力强,可持续性高。
我为什么看好它的未来?
尽管短期股价承压(当前处于中轨与下轨之间),归母净利润也有波动,但我认为这是战略性投入的必然代价——加大研发、建设直营渠道、推高品牌声量。只要高端车型占比持续提升,盈利结构改善只是时间问题。
后续还有魏牌高山7、全新坦克400等重磅车型交付,产品周期仍在上行通道。多家券商给予“买入”评级,也说明专业机构对其品牌向上带来的估值修复抱有期待。
说到底,长城汽车正在走一条最难但最正确的路:不靠价格战抢份额,而是靠产品力赢得尊重。这条路走得稳,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全球车、中国品牌”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