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18 22:37:30 股吧网页版
中国车企首位女性CTO履新6个月后,长城如何转身拥抱AI?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601633_0]

K图 02333_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焦文娟广州报道

  "汽车成长为智能体一定是无缝衔接的,这将是我们的终局。"近日,长城汽车CTO吴会肖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今年开年,DeepSeek点燃了全民对AI的热情,同时推动车端智能化关注度提升。在过去一年里,长城也在智能化方面取得突破,发布了Coffee OS 3智慧座舱系统、Coffee Pilot Ultra智能驾驶系统、SEE端到端智驾大模型和Coffee GPT语音大模型等。

  推动长城拥抱AI,这是吴会肖上任6个多月以来,重点推动的项目。“很多人认为我是特别专注在智驾上,实际上我负责整个智能化,关注领域更多。”

  在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首位女性CTO之前,她干过内外饰开发、供应商质量管理、市场研究、产品企划、技术中心、商品战略和智能化等多项工作,在汽车行业已经深耕了20余年。

  2016年,她开始在长城北美技术中心工作,与智能化结缘;2019年,吴会肖回国后已经开始推动长城的智能化布局。2021年,她临危受命,组建了2000多人的团队来解决当时出现的CoffeeOS 3系统问题。

  履新CTO后,吴会肖在管理、技术工作以外,承担了更多长城对外发言的任务,她也因此从幕后走到台前,被媒体称为“长城刘亦菲”。有了她的频频亮相,长城汽车原本坚毅、严肃的对外形象多了柔和、坦率的气质。

  吴会肖也将女性对细节和感受的关注带入到产品中。在智能座舱端,她关注的是每位乘坐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她曾带领团队历经612天研发推出的智慧空间系统Coffee OS 3,提供了Coffee GPT功能,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用车需求,提供情感化的陪伴和专业的解决办法。

  带领长城步入智能化阶段的转型,座舱、智驾只是第一步。

  智能化转型背后还有更大的目标。在2025年CES展会上,吴会肖透露,长城立志成为全球化的AI科技公司。

  这一目标,在团队内部早已埋下种子。作为一家传统车企,如何拿到AI时代的入场券,这是吴会肖履新6个月以来,一直在和团队探索的方向。在她的推动下,2024年,从公司内部运营、研发到产品端,长城正全面拥抱AI。

  “DeepSeek的出现让大家看到只要方向正确,AI文明的入场券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吴会肖说,“只要我们能高效采集高质量数据、优化算法、储备并高效利用算力,同时洞察用户需求,就能掌握AI时代的入场券。”

  拥抱AI的本质仍然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车体验。吴会肖认为,一旦AI文明突破人类智商极限,将迅速达到远超人类的层面。在这个演进过程中,以人为本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洞察用户需求”

  2024年,吴会肖从长城汽车智能化副总裁一职升任CTO,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领导长城汽车技术中心的整体工作。

  以前,她重点负责长城的智能座舱开发,在她的带领下,在2024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发布了全栈自研的第三代智慧空间系统Coffee OS 3,并成功解决了此前车机系统的问题。

  上任CTO后,她开始负责长城智能化方面的所有工作,主导了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突破,包括全球首个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场景自动驾驶方案NOA 2.0。

  吴会肖和团队一直在推进探索,长城汽车作为一家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如何找到新时代的入场券。对此,她的解法是“始终是真实地洞察用户的需求。”

  她向记者回忆三年前首次试驾智能车时,那时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高速场景下能实现智能驾驶已属不易,所有智能车都难以通过保定六岔口的复杂路况。她当时已经意识到,智能车必须先呈现行驶路线和感知能力,才能让用户直观信任智驾系统。

  “因为我自己本身是做产品和做技术开发的,我过去这一年也跟着公司从幕后走到台前,也参与到整个营销传播,还有种草,小红车、小黄车,慢慢理解到,千行百业每个个体都要重新刷新自己,”吴会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的采访时表示,在转型过程中,从一个技术和产品型人才转到一个管理型人才是她需要直面的挑战。

  让工程师具备用户思维,也是吴会肖上任6个月以来在推动的工作。她认为,要想短期让你的用户满意,并且在中期和长期都让你的用户满意,你既要满足用户的诉求,也要满足企业运营的诉求。

  在组织架构层面,为了直面市场和转向用户,2024年4月,长城汽车在股东会上透露,公司内部已经新增新媒体直播运营中台和商品管理中台,目的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直面用户后,更直接的是需要拉动销量。吴会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她今年的工作重心将放在提升主流车型如哈弗和欧拉品牌的销量,以及扩大海外市场上。

  海外市场业绩的增长,成为2024年长城财报中可圈可点之处。财报显示,去年全年长城一共在海外市场卖了45.41万新车,同比增长44.61%,海外累计销量已超180万辆。海外销量占其全年总销量的36.8%,接近四成。

  “海外销量的增长显示了国际业务的显著成效,这得益于公司坚持全球标准进行车型开发。”吴会肖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发言称。

  海外市场的增长还贡献了利润。数据显示,长城汽车海外市场业务毛利率达18.76%,单车利润较行业均值高15%。2025年,长城已经明确要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计划到2030年实现海外年销百万辆,其中高端车型占比超三分之一。

  在国内市场,哈弗品牌是主要扛起长城国内市场销量的品牌。但2024年,哈弗品牌销量为70.6万辆,同比下降1.25%。

  欧拉品牌则是长城旗下专为女性用户打造的品牌,但从2024年2月起,欧拉汽车已经连续10个月出现销量同比下滑,且跌幅均达到两位数。2024年欧拉还要求用户强制迁移至长城汽车App,线下部分独立店被撤。线上线下同时回撤,市场对该品牌持担忧状态。

  长城一直都在探索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比如长城以技术创新入局混动,计划通过Hi4混动技术覆盖四驱、越野等多种场景,推动新能源车型发展。长城汽车曾立下目标,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要提升至80%。

  2024年,长城智驾成果也得以落地,推出端到端智驾大模型SEE,成功在部分搭载车型上实现城市NOA。但在全行业竞逐智能化中,长城汽车的声量却被淹没。

  在吴会肖看来,与新势力们相比,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时代和以流量为导向的互联网时代下显得声量较小,同时传统车企仍然依赖原有的营销传播体系,难以适应新时代的传播需求。这也意味着“无论是从技术层面、产品层面还是从营销层面,对于传统车企都是要去做革新的。”

  大模型、机器人、车生态,成为全球化AI科技公司

  汽车正在从“软件定义汽车”向“AI定义汽车”转型,全面拥抱AI,长城不畏惧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2025年CES展会上,长城明确提出了成为全球化AI科技公司的战略目标。吴会肖认为,汽车正在从传统的出行代步工具成长为具象化的AI智能体,此时最前沿的AI技术和产品都不断在汽车领域做融合、落地和闭环。

  她自称为“做AI的疯子”,自履新以来,吴会肖一直在推动AI上车以及与公司运营侧的结合。“2024年是长城汽车大模型产品批量落地的元年。”吴会肖在百人会论坛现场表示。

  2024年,长城新SEE端到端智驾大模型、Coffee GPT的语音大模型,以及多模态感知的模型迎来面世。而做好不同大模型的统筹管理应用,长城自研了大模型的中枢平台,支持异构语言的通信。这样既能灵活引入外部各类优质模型,也能协调长城内部不同的AI算法开发团队。通过深度整合各类模型能力,就能构建可插拔、可进化、可成长的长城汽车AI大模型生态体系。

  其中端到端智驾大模型SEE,是长城汽车智能化战略的核心技术之一,全面支持其高阶智能驾驶系统Coffee Pilot Ultra的迭代与功能实现。对于同行们都在追求的L3量产,“长城汽车很早之前就已经在做L3技术的架构,我们也是在各个系统上都做了充分的冗余设计,接下来我们也会基于法规、基于商业环境去推进L3的计划。”吴会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赋能到消费者体验上,汽车则变成了“更聪明的智能体”。比如,搭载Coffee OS 3系统的长城车型,目前基于 Coffee GPT 大模型打造,能够支持生成式内容推荐。消费者可以通过创造式的方式与车机互动,展现车端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协助生成创意图像、设计画作等。

  在研发和生产中引入AI也是长城正探索的方向。长城在内部开发了“如影智能体”,集合了各类模型能力,用于企业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端,能够帮助所有的开发人员更好地做开发。吴会肖透露,2025年,长城还将推出更加丰富、更好用的大模型产品。

  AI正为长城带来更多想象。长吴会肖表示,目前长城已经与宇树科技签订战略协议,其中,长城主要负责上层应用开发,宇树科技负责运动控制和本体。

  合作的成果主要应用在两大场景:其一是推动机器人在工厂端进行重复性的、非结构化作业,另一场景则是机器人与车端联动的车生态。她举例称,在越野场景中,和无人机、机器人、机器狗协同,在探路、运载重物上都可以帮助车成长为一个更加智能出行的场景。

  2024年,长城汽车研发费用支出达92.84亿元,同比增长15.27%。对于2025年的研发预算,“长城汽车是一家以经营成果为导向的公司,研发预算可以适度调整,内部从来都是‘过度研发’的理念。”吴会肖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