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建(SH601611)$中国核建未来万亿市值,占核电站预算约10%,单台200亿,27号公布5/6机组土建和安装共38亿。
连续4 年核准10 台以上机组,核建景气高:连续4 年核准10 台以上机组,核建景气高。
4 月27 日,国常务决定核准5 个核电项目,10 台机组。这是自2022 年以来,我国连续第四年核准10 台及以上核电机组,保持了常态化审批节奏。以单台国产百万千瓦三代核电机组约200 亿元的投资力度估算,此次新核准机组的投资总额超过2000 亿元,中国核建深度受益。考虑未来核电长期的景气度,我们认为高毛利、低减值的优质核建业务将有力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关于中国核建(SH601611)在未来全球核聚变市场中能承接多少订单,目前并没有公开的、权威的量化预测数据。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公司的现有基础和行业趋势,来梳理一下它可能分到的“蛋糕”有多大。
下面这个表格梳理了中国核建在核聚变赛道上的基本盘和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维度 核心分析
现有业务基础 - 国内核电建设龙头:承建了国内90%的核电站,拥有全球唯一的40年不间断核电建造经验。 - 已参与国际聚变项目:深度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和国内“环流三号”(HL-3)装置的建造与改造工程。
未来市场机遇 - 国内下一代装置:中国的CFED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预计投资额在1200亿元量级,这将为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增量市场。 - 明确的自身定位: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将依托核电建造经验,全方位服务可控核聚变商业化。
核心优势 - 极高的行业壁垒:核电和核聚变工程建设资质要求极高,中国核建在此领域已形成近乎垄断的“护城河”。 - 丰富的工程经验:参与ITER等顶级项目,积累了宝贵的大科学装置工程经验。
面临的不确定性 - 技术商业化进程:核聚变发电尚处于研发和实验阶段,真正商业化时间表不确定。 - 全球竞争格局:全球核聚变技术路线多样(如托卡马克、场反位形等),最终哪种路线成为主流,会影响各环节供应商的份额。 - 订单兑现节奏:大型科学工程的订单释放是分阶段的,目前资金大量投入在磁体、电源等核心设备环节。作为工程建设方,其订单高峰与传统设备商并不同步。
如何把握投资脉络
面对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持续跟踪,这会比猜测一个具体的订单数字更有意义:
1. 关注国内重大项目的进展:密切关注中国CFEDR项目的审批和建设动态。一旦该项目从预研阶段正式进入工程建设阶段,作为国内核电建设龙头,中国核建获得核心建设合同将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是其长期价值释放的关键。
2. 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需要认识到,中国核建的主要角色是工程建造商和系统集成商。这意味着其收入规模可能巨大,但毛利率可能与核心设备供应商(如超导材料、关键部件)有所不同。
3. 跟踪公司的订单公告:关注公司定期发布(如季度、半年度)的经营简报,特别是“核电工程”或“新兴能源”板块的新签合同额变化,这是最直接反映业务进展的数据。
4. 观察技术路线的发展:全球核聚变技术路线尚未统一。除了主流的托卡马克装置,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新路径也在探索。不同技术路线对工程建设的要求不同,需要关注主流技术路线的突破情况。
总而言之,中国核建在未来的核聚变市场中占据着非常有利的卡位,但具体的订单规模高度依赖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它更像是核聚变领域的一个“长期期权”,其价值的实现需要时间和耐心的陪伴。
希望这些分析能帮助你更全面地评估中国核建的投资价值。如果你对核聚变产业链其他环节(如超导材料、关键部件)的公司也感兴趣,我可以继续为你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