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6 15:06:15 东方财富iPhone版 发布于 广东
可控核聚变:未来理想终极能源,“政策-产业-资本”有望共振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终极能源,具有资源丰富、清洁绿色、安全高效等优点,当前,可控核聚变技术正处于工程验证阶段,国内外催化不断,“政策、产业、资本”形成共振。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核聚变与核能、氢能等一同列为“未来能源”,提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速技术落地。在可控核聚变的征途中,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BEST(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DEMO(示范聚变电站)是四个关键的里程碑,它们共同推动着人类向终极能源的迈进,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到工程验证,再到商业化应用,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国内以聚变新能和中国聚变能领衔,分别布局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托卡马克。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研发的EAST于2025年1月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下1000秒“高质量燃烧”;近日,我国自主设计的聚变工程试验堆BEST项目迎来首批环向场(TF)线圈盒、首批磁体重力支撑组件的集中交付,这也是继10月1日BEST杜瓦底座安装落位后再次迎来重要部件交付,项目预计2027年完成主要设备的安装和调试,2028年开始实验运行。BEST主要作用是填补“实验堆”至“示范堆”的工程化空白,推动聚变能发电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化,并集成验证高温超导混合磁体中心螺管、水冷全钨壁、屏蔽包层、氚增殖包层、聚变能量提取、遥操作、ITER类型偏滤器、涉氚真空系统、多种加料系统、结合人工智能的集成控制系、破裂预测和防护、等离子体诊断及四种加热方式(中性束、电子回旋、离子回旋和低杂波)等聚变堆单元技术。根据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等,BEST项目于2025年9月以来公布系列招标,相关部件包括偏滤器靶板及集成、下被动板第一壁、离子回旋共振加热高压电源系统-电源模块等,合计金额约2.11亿元。核聚变产业接续发展,从上游的高温超导材料、中游的真空室与磁体系统,到下游的聚变电站应用,一条全新的产业链正逐渐完善,板块投资机会值得重视。$中国核建(SH601611)$
发表于 2025-10-24 17:18:04 发布于 广东

中国的电力供应在总量上具备坚实基础,但要高效、绿色地满足算力产业爆发的用电需求,确实面临挑战,而这正推动着一场深刻的能源变革。

下面这个表格,可以让你快速了解中国电力供需的核心情况:

关注维度 核心情况 (基于2025年数据与预测) 数据来源

中国电力供应 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38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如水电、风电、太阳能)装机占比约60%。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能源局

中国算力耗电 2025年,全国算力基础设施用电量预计达到3600亿千瓦时,约占当年全社会用电量的2.4%。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北京理工大学报告

算力中心单点耗电 一个搭载万块英伟达H100 GPU的算力中心,仅计算单元每小时就要消耗7000度电,相当于3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如何满足算力增长的“胃口”?

面对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正从“开源”、“节流”和“优化”三个方向协同发力,以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

大力“开源”,提升绿色供电

1. 加速发展新能源:国家正在大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建设。2025年,全国计划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3亿千瓦,这为包括算力在内的全社会用电需求提供了强大的绿色电力保障。

2. 优化能源结构: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意味着算力增长将消耗更多清洁电力。

精准“节流”,提升用电效率

1. 技术降耗:算力中心自身正在通过液冷技术(将散热相关的额外耗电从30%-40%降低到10%以下)、更高效的AI算法等手段,大幅降低单位计算量的能耗。

2. 政策引导:国家通过“东数西算”等工程,引导算力中心向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部省份集中,并要求其能耗效率(PUE)降至1.25以下,从设计和政策层面推动节能。

智慧“优化”,实现算电协同

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即让电力的生产和算力的消耗不再是独立的系统,而是智能协同的整体。

· 空间协同——“东数西算”:将东部产生的数据,送到电力资源更丰富的西部去计算。例如,在西北地区,依托当地的风电和光伏,算力中心的电价可比东部低近一半。

· 时间协同——调节供需:通过虚拟电厂等技术,在用电低谷时给算力中心充电,在高峰时利用其备用电源反向支持电网,参与调峰,每年可节省巨额电费。

· 系统协同——深度融合: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算电协同”,通过数字技术预测算力任务和电力供需,动态调整算力负载,实现能源与算力的高效匹配。

面向未来的能源答案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中国也和全球一样,在积极探索颠覆性的技术,其中可控核聚变被视为未来能源的“终极答案”。

· 国内外进展:美国的私营企业在FRC(场反转位形) 等新路线上进展迅速,例如Helion Energy公司计划在2028年开始为微软供电。 在中国,除了传统的托卡马克装置(如“中国环流三号”),Z箍缩等新路线也吸引了商业资本进入,有公司计划在2035年建设能源示范项目。

· 技术突破:在工程层面,我国近期也成功研制了用于核聚变的300MVA脉冲供电系统,为后续更大规模的聚变实验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 商业投入:2025年被称为中国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元年,相关领域融资金额已超过百亿元,科技巨头和顶级科研机构纷纷入局,正在加速这一进程。

总结一下

总的来说,满足算力发展的电力需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 短期来看,通过“东数西算”、提升能效和大力发展现有新能源技术,中国的电力系统有能力支撑算力产业的发展。

· 中长期看,挑战依然存在,如局部地区电网压力、绿色电力的稳定供应等。 但这场“电力大考”也正倒逼着能源系统的绿色、高效和智能化转型。

· 未来可期,可控核聚变等前沿技术为我们勾勒出了彻底摆脱能源焦虑的蓝图,虽然前路漫长,但探索的脚步正在加快。

希望这份分析能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如果你对“东数西算”的具体布局或某种新能源技术感兴趣,我很乐意提供更多信息。$中国核建(SH601611)$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