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为支持单位,北京基金小镇投资者教育基地、东方财富、第一创业证券联合举办的第七届“5·15-5·19中小投资者保护宣传周”公益活动,于5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盛大开启。
此次公益活动以“践行三投资,筑牢两防范”为主题,邀请了券商首席分析师、公益律师、上市公司代表等通过主题分享、圆桌讨论的形式,为投资者们普及投资知识,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5月15日的圆桌论坛环节,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董办主任、证券事务代表段银华分享了中国中铁践行高质量发展和市值管理的举措。
积极推进相关多元化发展
据段银华介绍,中国中铁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综合型建筑产业集团,于2007年实现沪港两地上市。多年来,公司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诸多城市群的建设,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成为以基建为主、相关多元的综合型建筑产业集团。
近年来,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并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中国中铁将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有机结合,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赋能基建全产业链,不断推动铁路、公路、地铁、市政、房建、桥梁隧道等工程建设项目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不断打造中国标准智能基建解决方案。
“随着国家建设重点的调整,传统基建投资增速虽整体略有下行,但细分领域仍呈现新的增长点。”段银华表示,在水利水电、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城市更新等领域,“十四五”乃至“十五五”期间投资规模有望持续扩大。为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公司积极拓展产业链业务布局,在水利水电领域成功收购了重庆和江西两家水利交通勘察设计企业,积极参与重大水利项目的施工建设或投资,不断丰富拓展公司将水利水电作为“第二曲线”的要素资源。
在矿产资源领域,中国中铁持续发挥“基础设施+矿产资源”联动开发优势,参、控股世界级特大铜钴矿山和亚洲规模较大的单体钼矿,对保障国家相关资源的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企业效益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段银华表示,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开局之际,中国中铁将在持续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引领能力,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社会大众需求以及投资者利益作出更大贡献。
“中铁系”实施一体化市值管理战略
谈及市值管理,段银华表示,中国最早提出市值管理的概念是在2005年,目前市值管理发展历程已走过20年,可以概括为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碎片化到系统化、从软约束到硬指标的发展过程。
段银华介绍,作为2007年底上市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国中铁18年来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持续深耕,逐步形成了兼具央企特色和两地上市特点的市值管理经验,并为资本市场贡献了典型案例。相关做法得到了证券监管和国资监管机构的认可和肯定。
在投资者关系建设方面,公司始终重视与各类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包括建立与机构投资者的长效沟通机制,定期将市场声音传递至管理层;在坚持做好法定信息披露的同时不断增强自愿性信息披露,在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中贯彻落实监管要求、回应投资者关切,通过提升企业透明度促进管理水平提升。
2024年底,中国证监会和国务院国资委相继出台新的市值管理政策,国务院国资委已明确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段银华介绍,中国中铁作为拥有完整上市平台体系的整体上市央企,同时控股了中铁工业、中铁装备、高铁电气三家上市公司,对于新的市值管理政策高度重视并积极行动,已于3月底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4月出台了中铁系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工作方案,并在2024年度利润分配的同时对2025年中期分红进行了安排。
近期,中国中铁不仅启动了对本公司A股股份的回购安排,还对控股的上市公司中铁工业开展股东增持计划。与此同时,公司正在部署“中铁系”一体化市值管理工作方案,并将结合控股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实施“一企一策”的差异化考核,引导“中铁系”上市公司更加重视投资者权益保护,增强投资者回报,推动整体上市平台高质量发展。
“虽然这些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面对新的政策要求和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及行业态势,中国中铁的市值管理工作仍面临新的挑战。公司将持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要求落实到位。”段银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