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破八万,市场疯了?” “这不过是短缺的开始。”
供应短缺与流动性宽松共推铜价上行
2025年10月,沪铜价格在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双重驱动下创下年内新高,估值中枢显著上移。商品端,Kamoa-Kakula、El Teniente和Grasberg等全球多座大型铜矿出现局部或全部停产,铜矿供应扰动加剧,供需格局由紧平衡转向短缺。金融端,美联储于9月重启降息并暗示停止缩表,流动性宽松环境进一步支撑铜价走强。基本面显示,铜矿增量受限于资本开支不足与品位下滑,叠加罢工频发,供应增长持续乏力。截至10月25日,国内铜精矿现货加工费(TC)跌至-42.6美元/干吨,创历史新低,反映冶炼厂对矿源争夺激烈,尽管硫酸副产品收益缓解部分成本压力。需求端表现韧性,中国1—8月精炼铜消费量达1061.72万吨,同比增长11.05%,电网与新能源领域提供边际增量。虽沪铜突破80000元/吨抑制部分需求,但下游负反馈温和,现货维持升水,市场对高价接受度提升。
宏观扰动频发,库存低位加剧挤仓风险
宏观层面波动显著。10月10日,特朗普宣称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引发沪铜单日下跌3.35%;但13日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后价格迅速修复。10月24日美国CPI数据巩固美联储10月降息预期,市场预计年内或将再降息两次。市场结构方面,COMEX铜较LME铜溢价4%~5%,吸引非美地区铜流入美国,导致LME库存紧张,库存水平为13.6万吨,处于近10年27%分位,虚实比较高,潜在挤仓风险需警惕。
股市分化显现:业绩确定性成关键胜负手
  铜价上涨带动板块整体活跃,但个股表现明显分化。铜陵有色因业绩增长稳健且估值合理,市盈率仅为14.7倍,获机构增持,券商给予“优于大市”评级,成为资金青睐标的。同期,铜行业板块热度上升,市场对产业链投资机会的关注持续升温。
  业务分散或地缘风险较高的企业则未能充分受益。白银有色因业务不专、净利率仅1.8%,盈利稳定性弱,股价表现滞后;鹏欣资源因矿山多位于海外,面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盈利波动大,其股价未随铜价同步上行。
  长期逻辑获强化:供需紧张叠加宏观利好,支撑行业关注度。全球铜矿供应扰动频发,国内铜精矿加工费创历史新低,冶炼端竞争加剧;美联储降息预期带来流动性支撑,COMEX与LME价差扩大加剧非美地区供应偏紧,共同推动市场对铜产业链的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