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罚880万!白银有色五年瞒报30亿理财未收回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212)及其五名高管合计被罚880万元,原因是在2019年至2024年连续六年年报中,未按规定披露一笔30亿元理财产品未能按期收回的重大事项。这一信息披露重大遗漏行为,最终被甘肃证监局查实并开出罚单。
根据公司公告,这笔30亿元的理财产品购买时间集中在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之间,而从2019年起就已出现未能按期收回的情况,直到2024年12月才完成本金及相关收益的回收。尽管每年财报中都列示了该笔理财在“其他流动资产”项下的期初和期末余额,但始终未说明其逾期状态及风险情况,违反了证监会关于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的格式准则。
甘肃证监局认定,该行为构成《证券法》所述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因此对上市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并对时任董事长王普公、总经理王彬、董秘兼副总经理孙茏等五位责任人分别处以50万至150万元不等的罚款。与此同时,上交所也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为什么我会觉得这次处罚来得有点晚?
说实话,看到这则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这件事拖了太久才曝光。一笔30亿的理财资金从2019年开始就收不回来,整整五年时间,公司在年报里轻描淡写地列个数字,投资者却无从得知背后的风险。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信披疏漏,而是对市场透明度的严重侵蚀。
我理解企业可能出于稳定股价或避免恐慌的考虑选择“低调处理”,但资本市场最基本的底线是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尤其对于像白银有色这样业务覆盖铜、铅、锌、金、银全产业链的大型国企,公众股东更应享有知情权。而这五年间,多位高管签字保证年报“真实、准确、完整”,现在回头看,这些承诺显得格外沉重。
更让我担忧的是公司的经营基本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17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营业收入也同比下降15.28%。财务评估显示其存货周转率下降、总资产周转率下滑、ROIC偏低,这些问题叠加信披违规,暴露出内部治理可能存在系统性短板。
罚款之后,市场还会给它多少信任?
虽然目前技术面显示股价短期处于震荡上行状态,主力资金近期有流出迹象,但我认为更大的考验在于投资者信心的重建。一次880万的罚款不会击垮一家大型国企,但如果管理层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和透明度,未来的融资能力、监管评级乃至市场估值都会持续承压。
我不是质疑他们最终收回了本息,而是想问:如果问题早就公开,是否能让投资者更理性地判断风险?资本市场不怕问题,怕的是隐瞒。这一次的教训,希望能真正被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