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出手增持,但计划远未完成
三峡能源(600905)控股股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再次实施股份增持。根据公司最新公告,三峡集团在2025年10月9日至11月21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870万股,耗资约3,711万元。这是自今年4月宣布增持计划以来的持续动作。截至目前,三峡集团已累计增持18,628.81万股,金额达7.96亿元,占公司总股本的0.65%。尽管动作频频,但距离其设定的15亿至30亿元增持区间下限仍有一定差距,意味着本次增持计划尚未过半,仍在推进中。
此次增持资金来源于三峡集团自有资金或专项贷款,且不设固定价格区间,强调“择机增持”。从公告来看,增持目的明确:增强市场信心、支持公司长期发展。同时,公司强调本次操作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也不会影响上市条件。不过,公告也提示了风险——资本市场波动可能影响后续实施节奏。
增持背后的信号与现实落差
看到央企母公司持续买入上市公司股份,第一反应确实是积极信号。毕竟,这代表实控人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尤其是在当前新能源板块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这种“真金白银”的表态显得尤为珍贵。但我得说实话,光看金额和进度,这份成绩单并不算亮眼。
累计增持近8亿元,听着不少,但仅占计划下限的53%,时间却已过去大半。按照原定周期(2025年4月到2026年4月),目前处于中期阶段,但资金投入并未过半。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态势,五日主力净流入达-1.55亿元,行业层面电力板块也在持续失血。这说明市场情绪仍偏谨慎,大股东的动作尚未有效带动外部资金回流。
我怎么看这次增持与三峡能源的未来?
我认为,这次增持更像是“稳信心”之举,而非短期拉升股价的前奏。三峡能源的基本面存在明显矛盾点:一方面,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布局领先,资源储备丰富,尤其在深远海项目上具备先发优势;另一方面,财务数据不容乐观——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应收账款占比高、偿债压力大、经营+投资现金流为净流出,这些都反映出扩张背后的运营压力。
技术面上,股价已跌破布林线下轨,WR进入超卖区,短期或有反弹需求,但RSI1值低于20也警示下行动能仍在释放。结合趋势研判中的“短期支撑位4.18元”,我觉得目前市场更多是在博弈政策预期和估值修复,而非业绩驱动。
所以在我看来,三峡集团的增持是必要动作,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真正决定股价走向的,还是接下来几个季度能否改善现金流、提升资产周转效率,并在绿电消纳和成本控制上取得突破。否则,再多的增持,也只是延缓调整,而非逆转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