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峡集团”)、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暨大连新能源产业发展交流大会在辽宁省大连市举办。会上,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联盟宣布成立。与此同时,三峡科研院、三峡能源、大连理工大学、东方电气风电等26家企业及科研院校还就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进行了合作签约。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开发的重点领域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其产业链条长,创新程度高,带动能力强,对于建设能源强国、制造强国、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4461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球首位,超过了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一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做出重要部署。在业内看来,海上风电发展也迎来新的重要战略契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表示,目前,海上风电技术已成为全球能源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是我国从风电大国迈向风电强国的必然选择。
作为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牵头建设单位,截至目前,三峡集团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超过78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三峡集团坚定不移履行国家赋予的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建成北起辽宁大连、南至广东阳江的海上风电清洁能源走廊,并于2025年实施广东青洲五七200万千瓦、江苏大丰三期80万千瓦、福建莆田DE区40万千瓦等一批强链补链重大海上风电项目,各个海上风电项目正按年度并网目标有序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助力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稳步提高。
此次三峡集团发起成立的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联盟,汇聚了规划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投资运营、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骨干企业,旨在通过构建联合研发、标准共制、供需对接的协同机制,推动海上风电产业从“单点竞争”迈向“生态共赢”。另外,会上发布的《2025年度海上风电技术攻关清单》,系统梳理了从核心部件国产化、深远海输电技术到设计与建安、智能运维、多元融合等关键领域技术需求,不仅指明了后续行业发展创新攻坚的方向,也为上下游企业搭建了开放协作的平台。
汤广福建议,未来,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联盟要聚焦战略需求,集中力量破解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和风电软件等难题,要以重大项目部署重大任务,加强深远海抗台风及腐蚀等先进海上风电技术。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在会上表示,自然资源部将加快制定深远海开发管理的相关政策,为海上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当前,央企共链行动不仅“链”接了大中小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其还构建了“价值共创”式的央地协同发展新范式。
比如,在2025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暨大连新能源产业发展交流大会上,大连市和三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总体原则,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与新能源创新技术协同,服务大连市建设东北亚新能源产业高地。
据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新伟介绍,辽宁省海上风电资源丰富,海洋供应区划面积4.13万平方公里,排在全国第五位,辽东湾及黄渤海水深适中,便于电网接入和用水,年利用小时数超过3000小时。同时,辽宁省风电产业生态完善,已经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从工程建设到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大连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表示,三峡集团将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协同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深度融入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战略,加快投资力度,推动海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探索深远海开发,促进基础互联等高效安全融合的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