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三峡能源董事长朱承军与TCL创始人李东生在北京举行座谈,双方围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这一动作发生在三峡能源刚刚发布前三季度发电量数据的背景下,第三季度总发电量达到174.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8%,前三季度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7.89%。
从业务布局来看,三峡能源作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实施主体,近年来在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和海上风电领域持续发力。公司海上风电已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开发格局,截至2020年9月底的数据显示,其海上风电已投运规模104万千瓦、在建规模293万千瓦、核准待建规模530万千瓦,规模位居行业前列。此次与TCL中环的合作,可能涉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光伏产业链等领域的协同。
观察公司近期的资本动向,融资余额在12-13亿元区间波动,10月17日融资净偿还1525.18万元,融资余额12.72亿元。而在此前的10月15日,曾出现融资净买入7386.79万元的情况,显示市场资金对这只股票的态度存在分歧。从估值角度看,当前动态市盈率16.11倍,市净率1.39倍,在电力行业中处于相对合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三峡能源近期在业务拓展上动作频频。除了与TCL中环的合作外,9月底与远景能源在江苏南通成立了风力发电公司,9月下旬在青岛联合成立了海洋发展公司,9月初与福能股份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01.3亿元。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公司正在加速推进其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
从行业环境看,储能需求景气上行,新能源政策不断出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家ETF产品将三峡能源作为重要成分股,包括新能源ETF、绿色电力ETF、央企现代能源ETF等,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其在新能源领域地位的认可。
作为优质央企,三峡能源的资金实力和融资优势为其项目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资产负债率相对同行业处于较低水平,授信额度较高,这种财务稳健性在当前的利率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这次与TCL中环的合作,可以视为公司在新能源产业链协同方面的重要布局。TCL中环在光伏硅片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三峡能源在新能源电站开发运营方面的经验形成互补。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这种上下游合作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