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气子公司要“让出”一个10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了。不是卖掉,而是联手——11月19日,东方电气公告,其控股子公司东方风电将联合安徽省皖能能源交易有限公司(简称“皖能能源”),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推进新疆木垒100万千瓦科技创新实验风场项目。最关键是:皖能能源以近9.47亿元现金出资,持股51%;东方风电则以估值约9.1亿元的项目公司股权作价入股,仅占股49%。这意味着,项目主导权实际已移交皖能方面。
合资公司将命名为木垒皖东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8.57亿元。东方风电投入的是旗下木垒东吉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根据评估报告,该资产在2025年6月30日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9.098亿元,账面净资产约9亿元。而皖能能源直接掏出9.47亿元真金白银,占据控股权。双方均需在2025年12月25日前完成出资。这笔交易已经东方电气董事会审议通过,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也无需股东大会批准。
从项目本身看,这是一次典型的“资源换资金、控股权换风险共担”的操作。东方电气作为整机制造和项目开发方,前期主导了风场布局和技术设计,但面对新能源投资周期长、回款慢、政策波动大的现实,选择引入省级能源平台合作,实属理性之举。而皖能能源背后是安徽省能源集团,具备稳定融资能力和长期持有意愿,正是理想的运营接手方。
看到这里,我其实并不意外。这几年风电行业早已过了“谁建谁拿”的粗放阶段。整机商们越来越倾向于轻资产运作——自己搞技术、做设备、建示范项目,但到了规模化并网和长期持有环节,就交给更擅长资本运作和电力消纳的地方能源集团。东方电气此举,本质上是在优化资产结构,把重资产项目剥离出表。公告也说了,这次交易后,木垒东吉不再纳入合并报表,反而可能增厚2025年利润总额。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不是“放弃”,而是阶段性退出,锁定收益,准备再战下一个高地。
更值得琢磨的是皖能这边的动作。从公开资料看,皖能电力正全力冲刺“十五五”目标:新能源装机要突破1000万千瓦,火电也要稳住基本盘。他们在新疆已有多个光伏、风电项目落地,这次拿下东方电气这个百万千瓦级“科技实验风场”,显然不只是为了装机数字。这类项目往往配套新技术验证,比如智能控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等,对提升运营能力极有价值。而且,安徽正在推进“陕电入皖”“蒙电入皖”等跨省输电通道建设,外电基地布局愈发重要。拿下新疆项目,等于提前卡位。
所以在我看来,这不是一桩简单的合资,而是两大国企在“双碳”大棋局下的精准落子。东方电气腾挪资产负债表,专注装备制造与技术创新;皖能能源则借力扩张新能源版图,强化省外资源掌控。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至于市场关心的风险——比如未来运营能否达预期?我觉得不必过度担忧。这种级别的合作,背后都有充分尽调和长期协同机制。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这类“制造+运营”分拆模式是否会成为行业新常态。如果越来越多整机商选择类似路径,那未来的风电竞争,拼的就不再是谁建得多,而是谁转得快、谁退得巧。